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正以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为载体,重塑全球航空产业格局。成都作为中国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在2024年入选全国eVTOL试点城市后,企业加速布局国际市场。然而,涉外运营中的法律差异、合规风险与国际竞争,成为企业“出海”的关键挑战。本文结合最新法规动态与真实案例,为企业提供跨境合规指南。
一、涉外法规:国内外规则差异与合规要点
01国内法规:从“松绑”到“严管”
国家层面:2025年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审批”纳入管理,明确微型无人机除外的运营需合规。成都天府新区出台专项政策,对eVTOL适航取证、试飞活动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贴。
地方创新:成都正推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办法》立法,探索“规章先行-法规定型”路径,计划2025年形成“1+1+N”法规体系,覆盖空域管理、安全监管与知识产权保护。
02国际规则:标准分化与协同趋势
欧美体系:欧盟通过SC-VTOL标准严格管控eVTOL适航,要求飞行器具备迫降生存能力;美国FAA则推行JAS4-1准则,允许企业自主制定审定基础,加速商业化。2024年,FAA与EASA达成共识,统一eVTOL适航认证部分规则,降低跨大西洋运营成本。
新兴市场: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加速布局低空经济。例如,阿联酋为美团无人机颁发超视距配送资质,支持跨境电商“前店后仓”模式;迪拜与成都沃飞长空合作,推进AE200飞行器适航取证与商业运营。
03核心合规风险
适航认证:中国eVTOL需同时满足CAAC、FAA、EASA等多套标准。例如,亿航智能EH216-S虽获中国适航证,但进入欧洲仍需通过EASA审定。
数据安全:欧盟GDPR要求跨境数据流动需“充分性认定”,无人机飞行数据存储与传输需符合当地法规。
知识产权:德国沃洛科普特公司因专利布局不足,被中国企业技术反超,最终破产。
二、典型案例:成都企业的“出海”样本与教训
01
成功实践:沃飞长空的中东布局
合作模式:成都沃飞长空与阿联酋M6公司签约,依托迪拜成熟的空中交通政策,在中东开展低空旅游、通勤航线示范运营,并推动AE200飞行器适航取证。
合规亮点:
本地化运营:与本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规避外资准入限制。
标准对接:参照EASASC-VTOL标准优化设计,同步申请阿联酋民航局认证。
02风险警示:德国沃洛科普特的破产启示
案例背景:曾获奔驰、吉利投资的德国eVTOL企业沃洛科普特,因未通过EASA适航认证、资金链断裂于2024年破产。
教训总结:
认证周期过长:欧洲适航流程耗时超5年,企业需预留充足资金应对。
政策依赖度高:德国政府未提供贷款担保,过度依赖私人资本导致抗风险能力弱。
03技术突围:美团无人机的全球网络
模式创新:美团在迪拜启动超视距无人机配送,将跨境电商“前店后仓”流程缩短至3分钟,日均配送量超千单。
合规策略:
海关协同:与黄埔海关合作,实现无人机跨境物流“先查验后装运”,通关时间压缩至“读秒级”。
数据加密:飞行数据本地化存储,符合阿联酋《数据保护法》要求。
三、低空经济涉外合规实用建议
壹
建立专业合规团队
企业应组建一支具备航空法、国际贸易法、知识产权法等多领域专业知识的涉外合规团队。团队成员不仅要熟悉国内低空经济相关法规政策,更要深入研究目标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体系、行业标准以及监管要求。例如,对于计划开拓美国市场的企业,合规团队需精准掌握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发布的各项法规细则,包括适航认证流程、飞行许可申请条件等,确保企业的产品研发、市场推广、运营服务等各个环节都符合当地法律规范。
贰
强化合同管理
在开展涉外业务合作时,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关键法律文件。企业要高度重视合同的起草、审查和签订环节。合同条款应尽可能详细、明确,涵盖合作范围、权利义务、风险分担、争议解决方式等核心内容。以国际航空租赁业务为例,合同中需明确租赁期限、租金支付方式、航空器维护责任、保险责任范围、违约责任等条款,避免因合同漏洞引发纠纷。同时,建议企业在合同中约定适用的法律和争议解决的仲裁机构或法院,以便在出现纠纷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叁
参与标准协同探讨
随着低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企业需以开放姿态接轨国际技术与市场规则。企业可将中国技术实践经验转化为国际标准的 “通用语言”。例如,在无人机载重、续航及空域管理等细分领域,我国企业可依托成都低空经济示范区的场景应用优势,向国际组织提交技术白皮书,推动形成兼顾安全性与商业可行性的全球操作规范。这种 “以实践促标准” 的路径,既能减少跨境运营的规则摩擦,也能为中国技术方案争取更广阔的全球适配空间,助力成都低空经济生态与国际市场无缝对接。
肆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低空经济领域技术创新活跃,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在涉外业务中,企业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要在国内做好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工作,还要根据目标市场的法律规定,及时在国外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同时,企业要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国际知识产权动态,防范侵权风险。例如,当企业计划将某项新技术应用于涉外产品或服务时,需提前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和分析,确保该技术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因侵权行为引发法律纠纷和巨额赔偿。
伍
持续开展合规培训
涉外合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领域,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不断更新变化。企业要持续开展针对全体员工的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业务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国际法律法规解读、合规案例分析、操作流程规范等。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发布合规手册、开展线上学习等多种方式,确保员工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合规要求,将合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和员工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