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走进成华 | 商会概况 | 信息动态 | 会员之窗 | 服务平台 | 参政议政 | 政策法规 | 党建工作 | 公告通知 | 法律服务 | 信息公开
信息动态
 

 

当前位置:信息动态 > 时政要闻 > 正文
优化营商环境 成都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改革事项
时间:2021-09-24 14:34:32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 查看次数:8482 字号:【

“有布洛芬吗?”昨日下午,市民胡先生走进成华区双林中横路某大型连锁药店,进门处地面显眼位置贴着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温馨提示:请佩戴口罩,在一米黄线外等候。

当他询问店员所需药品时,对方表示,必须出示身份证才能购买。“没带身份证怎么办?”面对这个疑问,对方回答,“身份证照片也是可以的,出示后还要登记体温、住址、联系方式、旅行史等内容。”

“过程麻烦点,但感觉更安心了。”胡先生向记者感叹道。而像这样的“小麻烦”换来“大安全”,是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守安全底线、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小小缩影。

退烧止咳药购买实名登记

实现全市零售药店全覆盖

退热、止咳药实名登记工作是市市场监管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依托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互联网+智慧监管”平台,开发退热、止咳药实名登记软件,实时登记、上传、汇总购买退热、止咳药品相关数据,发挥多点触发预警机制、药店哨点监测、为疫情防控流调环节和疫情排查提供支持。

“你好,请出示一下你们药店退烧药的登记台账……”就在上个月,武侯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这样的话语在一天当中要重复几十遍,挨个检查扫码测温戴口罩“三必须”、药品登记台账、查看经营使用单位证照及购进渠道、索证索票落实等情况。

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都是如此,对辖区内零售药店开展巡查,重点检查门店是否定期消毒、店员顾客是否佩戴口罩、是否测量进店人员体温、是否张贴“一米线”标识等疫情防控措施,督促药店张贴“进店佩戴口罩”温馨提示,规范退烧止咳药实名登记,强化市民购药信息保护,保障群众购药和用药安全。

“截至目前,实现了全市23个区(市)县零售药店全覆盖,累计登记911万余人次,检测排查体温≥37.3℃的累计超10万人。”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零售药店是疫情防控的前沿哨点,容易接触到发热、咳嗽病人。药店若发现有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的可疑病例,将第一时间通知社区,服从社区工作人员安排。

在该项工作推行过程中,全市各区(市)县均高度重视,专人负责、紧盯落实,最大程度发挥这一措施在疫情防控中可疑线索排查以及流调追溯的作用。

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

特别开辟“绿色通道”

“9点来交了材料,不到2个小时就拿到了43个门店的营业执照,还完成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备案。”8月27日上午10点半,在成都市政务中心注册登记窗口,成都某公司公共事务部高级经理吴璇在拿到营业执照后不禁赞叹道。

按照国务院部署安排,今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在成都,市市场监管局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告知承诺制、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涉及的14项改革事项,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成都市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这家正打算在成都多个社区设立门店的企业,恰好遇上了政策福利——对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企业,取消食品经营许可,改为备案管理,并将“食品经营备案(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纳入“多证合一”范围。

“在企业申请登记过程中,我们市场监管局注册登记窗口特别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详细指导,最终在2小时内完成了企业注册登记及食品经营许可证备案。”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分局局长冯浩说。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0.79万户,总量达313.3万户,均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其中,新登记企业16.19万户,同比增长27.38%。这意味着,全市市场主体发展在副省级城市中牢牢位居第一方阵,全市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全国首创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指数评价机制

不止于此,成都在全国首创“冷库库长责任制”,将进口冷链食品作为“人物同防”的重中之重,实现4600余个冷库全覆盖,持续开展“封堵、清查、检测、打击”四大行动;

在全省率先实行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制度”,建成集中监管仓28个,实现了应进必进、应检必检、应消必消;

强化疫苗储运环节质量监管,优化疫苗电子追溯数据运用,全市6家疫苗配送企业承担的25家疫苗生产和销售企业的60个品种全部实现信息化可追溯;

在全国首创“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指数评价机制”,建立核心重点领域、抽检监测、投诉举报等8大板块评价指标体系,近三年我市未发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

坚持高标准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以“一区两园多点”为重点,从科学规划园区、强化龙头招引、引聚重大平台、完善功能配套等方面推动集聚区建设积厚成势……

“把小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不断拓展实践活动的服务范围,增强服务的精准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有效解决市场监管新问题,创新服务经济发展新领域,不断推动市场监管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记者 王静宇 文/图)

成都市成华区工商联 版权所有 2008-2025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东3段148号 邮政编码:610051

联系电话:028-84310789【工作日09:00-12:00;13:00-17:00】

蜀ICP备20230020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