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备受关注的成都万象城二期大型综合体群落建成投入运营。这标志着成华区在打造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极核、时尚潮流新地标上取得新进展,“万象城商圈”建设驶入发展快车道,为全区加快培育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后街经济等新经济业态,塑造地标商圈潮购、文艺风尚品鉴、体育健康脉动等消费场景注入新动力。
.jpg)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始终胸怀两个大局,找准成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方位,主动作为。”昨日,成华区委书记赵春淦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该区将紧紧扭住“成于中优,华在文商”工作主题,紧扣五大目标任务,大力推进五大兴区战略,强力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全力抓好31项重点工程实施,坚持“三先三升”工作取向,把各种机遇与挑战转化为做好经济工作的强大动力,真正融入“双循环”、投身“双城记”、建好“示范区”、走好“中优路”,积极为成都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担当贡献。
关键词:
双枢纽双门户
记者: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升成都都市圈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坐拥成都东站、扼守东大门的成华区,如何发挥枢纽和门户优势?怎样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更好地提升本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
赵春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决策,作为全省“主干”核心区域和成渝相向发展桥头堡的成华区,占据成都东站和北站“双枢纽”、扼守东大门和北大门“双门户”之利,具有打造“枢纽商圈”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说东客站商圈建设起步早、起点高,但客流量有效驻留转化率还不高,过境经济向枢纽经济跨越还任重道远。火车北站扩能改造正在进行中,未来将成为成渝中线高铁终点站,双水碾街道辖区的原五块石车站将成为新火车北站的北广场,这为我们打造北站升仙湖商圈提供了重要机遇。
.jpg)
成华区将抓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机遇,以成渝中线高铁终点站落子成都北站为契机,锚定双城门户商圈定位,高起点策划升仙湖片区的产业规划和城市设计,发挥东站、北站“双枢纽、双门户”独特优势,高标准推进东站城市级TOD综合开发项目和北站升仙湖商务区项目规划建设,构建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多圈合一”的城市功能体系,加快培育东客站商圈、北站升仙湖商圈两个“门户枢纽商圈”,全面扩大两地交流合作,以大枢纽畅达五湖四海、以大创新强化硬核支撑、以大交流促进人文沟通,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高地、生活高地和成本洼地,奋力打造成渝“新门户”、消费“新引擎”、繁华“新高地”,以“双枢纽、双门户”为纽带,全面加强与省市开放平台的合作共建。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记者:市委将2021年定为“高质量发展攻坚年”,成华区将如何攻坚克难?如何发挥区域内高校和重点实验室,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赵春淦: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我们将紧扣市委确定的“高质量发展攻坚年”这一工作主题,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加快推动城市工作重心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从追求速度向完善功能转变,从追求规模向提升品质转变,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省市发展大局。
在攻坚行动中,一是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城市更新。我们将抓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机遇,按照“总体策划、片区开发、轴线带动、组团打造、地标增色”的工作思路,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形成“五横五纵九组团”城市空间格局,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在组群发展方面,将重点打造猛追湾建设路组团、华润万象城组团、东郊记忆组团、熊猫基地北湖组团、东客站组团、龙潭片区组团、昭觉寺组团、驷马桥组团、北站升仙湖组团,差异化塑造空间形态,系统化提升功能品质,高端化集聚主导产业,特色化营造城市风貌,实现九大城市组团既相对独立又互联互通,构建“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jpg)
正在崛起的时尚万象城商圈
二是加快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我们把破解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问题,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将以产业生态圈培育为主抓手,以产业功能区为主阵地,以文商旅融合发展为主路径,大力推动产业优结构、提能级、增效益,大力推动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效益提升,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持之以恒推进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建设,强化平台型、功能性、生态型等重大项目招引共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
.jpg)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针对“五院三司两校”等龙头创新主体未被充分激活,科技创新“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较为明显的问题,我们将突出“创新、改革、开放、合作、人才”五轮驱动,培育壮大“微创智能工厂—双创载体—高品质科创空间—产业功能区”梯级孵化体系,进一步打通“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创新通道,持续开展“校企双进”活动,依托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驻区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的高新技术人才优势,大力实施“东骄华章”人才计划,建立与区域发展战略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协同体系,提高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加快构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关键词:
文商旅融合
记者: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彰显天府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这给拥有大熊猫基地、电视塔、成都自然博物馆,以及众多工业遗址的成华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华区将怎样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赵春淦:成华区内拥有熊猫基地、东郊记忆、天府熊猫塔等众多独具特色的文旅资源,这也是我们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独特优势。其中熊猫基地去年游客接待量突破900万人次,我们还在熊猫广场引进了国内首个侏罗纪世界电影特展,不到半年时间票房收入就超过千万元。
为用好用活大熊猫和工业文明两张“城市名片”,充分发挥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叠加放大效应,近年来我们围绕成都打造“三城三都”的总体部署,抓住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天府锦城猛追湾市民休闲区及“猛追湾—东郊记忆—熊猫基地”精品旅游轴线打造、全球首个“大熊猫”文旅发展联盟成立等有利时机,提出了“文商兴区”发展战略,创新打造文艺品鉴、熊猫潮玩、锦江夜游等消费新场景,吸引了完美世界、繁星戏剧村、合纵音乐等知名文化企业入驻,全面打响“夜游锦江”“东郊文创”“熊猫之都”文商旅融合发展品牌,让城市成就于“中优”,让经济繁华在文商。
.jpg)
大熊猫是成都最具显示度、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名片,熊猫基地则是全球唯一的大熊猫都市乐园。按照市委部署,我们正以熊猫基地为核心资源和龙头带动,加快推进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全面提速熊猫基地改扩建工程步伐,深入提升打造大熊猫核心IP,加快建设熊猫特色主题公园,全力推进熊猫基地景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同时引入高端配套产业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目前改扩建工程和周边公服配套、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等配套项目正在加快实施中,预计今年5月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扩建完工后,不仅能解决原大熊猫基地游客承载力严重不足、动物空间紧缺等问题,还可实现由传统看熊猫的方式转为可沉浸式、多维度地观看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