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过去/
1953年,东郊工业区第一电子工业项目——锦江电机厂
1955年,西南第一个大型精密工具生产项目——成都刃具厂
1958年,我国第一支彩色显像管诞生地——成都红光电子管厂
1963年,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家无线电测量仪器厂——成都无线电测量仪器厂
……
敬未来/
从高塔灯光秀到光影长廊,从室内自然博物馆到金融博物馆,从轻食主义街区到滨河商业街,锦江之滨的猛追湾老街区在城市更新中变身时尚潮流之地……9月30日,经过成华区一年多的精心打造,猛追湾市民休闲区一期改造完成,下湾区全新亮相开放,满足市民夜游、夜娱、夜消费新需求。
从2017年开始的谋划打造“文旅成华”区域品牌,是成华城市更新一次质的飞越。按照成华区提出“一年开局、两年起势、三年突破、五年彰显”的时间表,2019年是“文旅成华”建设全面起势的一年,成华城市有机更新也跑出了加速度,而路径亦更为清晰。
一街一坊三巷有机更新 打造猛追湾市民休闲区
猛追湾市民休闲区项目一期是天府锦城九坊之一、锦江公园和锦江绿道规划下的重点工程。天府锦城是“中优”战略支撑性项目,成都秉持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传承里坊古巷、三国遗迹、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元素,构建融历史与时尚于一体的“八街九坊十景”。据猛追湾市民休闲区项目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在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九坊之一猛追湾、十景之一天府熊猫塔)方面侧重深度挖掘历史文化特色,在东风桥头特色街坊和望平街、天祥街、祥和里等内街小巷、滨河沿线建筑物实施外立面、灯光、景观打造,锦江绿道及旅游街区建设侧重在滨河绿道、桥梁、驳岸与滨河连接的街巷打造等,培育“锦江夜游、高塔夜秀、美食夜市、酒吧夜娱、民居夜宿”等夜间经济新业态,发展体验型、主题型、休闲型、智能型、时尚型等消费新模式,打造“工业文明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美食文化与文创产业共生共融”示范区。
“十一当天,我们就要在新剧场演出了,又紧张又兴奋。”梅花川剧团团长廖晓建说。梅花川剧团即将随着猛追湾市民休闲区一期项目的亮相重新出发,廖晓建早已有全新规划,“成华区正在做强夜经济,我们也即将开启晚上的旅游演出,让川剧与夜经济发生碰撞,产生更耀眼的火花”。
老厂房工业遗产激活 打造东郊文创城
城市有机更新就是对区域进行改造、投资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不仅要对客观存在实体进行改造,还要对其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改造与延续。这也正是成华区注重对蜀文化遗址、工业文明遗址和特色老街区的保护,制定出台《工业文明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加强对机车车辆厂等14处重点工业遗址实施保护性开发、示范性利用背后的逻辑。
工业遗迹是历史留给成华最厚重和独特的资源。除了对文化和城市记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为这片区域注入全新活力,引入新业态,重塑地理经济。以东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成华区利用工业遗址发展起创意经济。近些年,成华区充分挖掘利用八里庄二仙桥片区老旧厂房、仓库等工业遗址资源,整体规划建设机车1951创智天地、锦电1954创意大院、禾创1956影视聚落等主题聚落,将老旧厂房打造成创意工坊。
此外,东郊文化创意城还瞄准音乐影视、数字娱乐两大主导产业,自去年以来共启动实施330个项目。从今年开始,发展持续加速,合纵成都国际音乐产业基地(西南总部)项目、星立方文创园项目、古蜀熊猫音乐产品项目、中国西部国际珠宝城、成华文创艺术创意产业园、成华量子界数字娱乐产业园……一家接着一家,聚合成文创产业新商圈。
人、城、产融合发展
打造“文旅成华”
城市的有机更新,不仅需要盘活资源,让城市释放澎湃动能,更需要让城市里最核心的要素——人拥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成华区曾经的仓储物流企业集中区,受铁路、河流等方面因素影响,次干路、支路衔接不畅、贯通受阻,断头路现象明显。如今,随着蜀龙路五期、致力路至熊猫大道一线等骨干路网打通以及二仙桥公园的建成开放,已基本形成城市连片更新、产业集中发展、项目成批实施的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格局。在二仙桥街道下涧槽社区,成华区与中车集团携手,将企业自主改造、旧城改造、“三供一业”改造、社区营造统筹策划,推进工厂退城入园,实现人、城、产融合发展。曾经的机车车辆厂宿舍区,变化翻天覆地,大门有智能进出系统,道路平整宽阔……
为扩大优质教育服务供给,去年成华区与成都七中签下合作办学项目,计划在二仙桥西片区,共同打造成都首个从小学到高中的公办学校“成都英才学校”。在医疗资源方面,成华区妇幼保健院落址东郊文化创意城。计划年底前开建,2021年10月建成投用。“在东郊文创城的打造中,我们坚持文化遗存、文创园区、文旅地标‘三位一体’开发,产业园区、商业街区、生活社区‘三区融合’,在完善功能配套的同时提升城市品质,让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品味和追寻过去。”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遗迹的保护利用,也给老旧城区和老旧生活区的更新改造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是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成华表达”。
“成华区从老工业基地向现代化高品质城区转型的过程中,几经摸索,确定了‘文旅成华’的发展定位,从这两年的发展来看,成华区走出了特色鲜明、符合实际的路径,也成为成华区弯道超车、转型跨越的助推器。”成都市社科院原副院长陈家泽认为,成华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继续沿着该方向,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成华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