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过程中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罪等职务犯罪多发,造成民营企业资产大量流失,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中沛律师今天通过对职务犯罪的浅析和可采取措施的建议,望帮助广大民营企业达到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
刑法意义上的职务犯罪,本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等。而本文研究的职务犯罪是特指民营企业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所构成的犯罪行为,常见的包括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
1、挪用资金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犯有挪用资金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职务侵占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3、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4、侵犯商业秘密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限徒刑,并处罚金: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们商业秘密的;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论处。
二、民营企业职务犯罪的特点
1、主体的特殊性。犯罪主体多为企业重点岗位人员,多表现为经理、财务人员、销售员、业务员等利用自己主管、经手、使用本单位财物的便利而实施犯罪。
2、行为的隐蔽性。该类犯罪多发生在公司、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之中,行为人往往对自己所经手的业务极为熟悉,各个工作环节中存在的漏洞、缺陷以及可以利用的地方均十分清楚,且犯罪行为与职务行为相交错,一般很难发现,犯罪结果短期内难以暴露。
3、过程的智能性。该类犯罪目的明确、预谋充分,作案前一般都经过缜密思考,导致调查取证较难,有的甚至明知侵占的手段和金额,但因时间久远无法调取、核对相关证据而无法认定为犯罪。
4、后果的严重性。这类犯罪人员一旦发现了企业管理中的漏洞便私欲膨胀、失去道德、良知、疯狂作案、不能自拔,涉案金额占企业资金比重大,使企业损失惨重。
三、民营企业职务犯罪的产生诱因
1、防范意识较弱。过去,许多民营企业在人事任用上往往是任人唯亲,殊不知,若不从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上加以防范,越是亲信越胆大,越是亲信越没有员工敢于监督。任人唯“亲”不唯“贤”不仅存在管理漏洞,而且与现代企业制度不相符合。
2、违背财务管理规则。有些经营者一切以方便工作、节约人力资源、节约开支为主,致使一些财务管理岗位缺乏相应的制约,甚至出现一人身兼会计、出纳、采购、销售等数职的现象,存在管理漏洞。
3、内部管控制度缺位。很多民营企业没有通过一套规范、完整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对财务进行规范管理,有的即使有,也形同虚设。
4、企业未建立负责人对财务的监督检查制度。企业负责人往往是只负责审核、签批资金,听取财务人员的汇报,看看财务报表,对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未做深入的了解,往往导致不能及时发现财务人员的侵占行为。
5、企业对员工缺乏必要的法制教育。民营企业内部员工法制意识淡薄,企业主平时又不重视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法律宣传,成为此类职务犯罪多发的重要原因。
四、民营企业职务犯罪的防范
1、健全财务制度,加强内控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防范职务犯罪案件发生才是关键,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手续办理,杜绝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及有关账簿的管理混乱现象,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完善的内控管理,不仅能有效规避风险,防范各类经济犯罪的发生,还能提升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是防范经济领域犯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2、企业要重视对员工的法制教育。既要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体现人性化关怀,更要教育员工知法守法。特别是对财务管理的员工,在上岗前要进行财务制度和法制教育的双重培训,使员工能真正了解法律规定,能够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来严格要求自己。
3、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标本兼治。一是通过媒体加大对典型案件的宣传力度,以案释法进行宣传,消除部分人的侥幸心理,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加大法制宣传,送法进企业。比如,将企业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特点及防范对策,制作成法制宣传单向相关企业发放,促使企业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选择一些企业人员犯罪的真实案例制作成法制宣传单,选择一些重点企业的显眼地方进行张贴,使企业员工能真正了解法律规定,从源泉杜绝职务犯罪的发生。
预防职务犯罪,需要民营企业的经营者长期不断的努力,希望上述建议可以帮助广大民营企业尽可能的避免职务犯罪的产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