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企业破产以及破产清算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一种使资源重新得到配置的经济形式,企业破产清算能够帮助其消除不良资产,重新分配有效资源。但在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很多问题,中沛律师从企业破产清算的概念出发,论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帮助可能会面对破产问题的民营企业更好地应对。
一、概念简述
1.企业破产的概念
企业破产,一般意义上是指企业因不能偿债或者资不抵债时,由债权人或企业诉请法院宣告破产并依破产程序偿还债务的一种法律制度。
2.破产清算的概念
依据《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破产清算指的是企业在人民法院宣布破产之后,由法院指定管理人,成立清算组,公平清理债权债务,旨在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3.企业破产清算的意义
企业破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破产清算则是保证这些破产企业能够顺利退出市场,为存活下来的企业提供发展资源的一种有效措施。在能够达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又可以帮助社会资源得以重新配置。
二、企业破产清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清算工作存在种种障碍
一般而言,企业宣布破产之后都会面临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因此在之后的破产清算中很多破产企业都会显得力不从心。部分企业在破产清算之前缺乏对破产清算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缺乏对清算政策的认识。这就容易导致在移交相关资料过程中有些企业不会积极配合,甚至有些工作人员还会为了私人利益故意制造困难,阻碍清算小组人员工作,从而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破产清算工作进程。此外,清算工作中本身也存在一些阻力,比如账目不清,单方面想增快进度,却屡屡出现数据失误,造成了阻力。
2.会计处理工作存在难题
破产企业清算过程中会计处理工作可能面临诸多问题。譬如企业未能按照破产清算会计核算的规定设置科目,对会计信息的准确程度造成了影响;或者是会计核算中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等。
3.破产清算法律法规体系有待继续完善
尽管对于企业破产清算的法律制度相对于以前已经相对完善,但是法律本身就有滞后性,所以相对于真实市场经济竞争中破产清算的实际情况而言,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完善的情况。根据《破产法》规定,企业在宣告破产后,首先应当偿还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其次偿还员工薪酬及福利,然后偿还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所欠下的应交税金,企业普通的债权费用被置于最后一位。但当企业破产财产无法清偿同一顺序债权时,则需按比例进行债权分配。实践中,因为法律漏洞、监管不严,或者舆论压力等问题,破产清算及资产分配都有可能出现纰漏,因此,我们不仅要清楚了解现行的有关破产的法律法规,更应该关注有关破产法律法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三、解决破产清算所出现问题的建议
1.组建专业清算队伍,提升工作效率
根据《企业破产法》相关条文规定,管理人由人民法院指定;管理人可以由有关部门、机构的人员组成的清算组或者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担任。因此,管理人的专业素质高低,可能影响着破产进程的好坏,一支专业的管理人队伍,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率的完成破产程序。
2.规范会计处理,增加其规范合理程度
首先,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减少发生账务处理失误的情况;第二,严格要求会计科目的设置务必要按照破产清算会计核算规定设置,增强规范性;第三,破产企业账务要及时和整理组账务对接,避免因未及时进行账务调整工作而影响破产清算工作进程;最后,归档整理工作务必要重视,不能粗心大意。
3.详细了解破产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利用信息智能技术
法律是事前保障,监督机制是事后保障。破产清算工作目前监督体系尚不健全,但如果详细了解当前破产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于参与破产程序的企业而言,无疑有利于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
四、总结
企业破产清算是一项复杂而又极其专业的工作,中沛律师建议,民营企业如必须经历破产程序,一定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尊重专业的管理人的带领,以实现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