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员工的增长带来了产能的提升,但同时也伴随着用工风险的增大。而员工发生工伤是企业最常见的用工风险之一,如何正确应对员工工伤并做好处理工作已是企业的用工必修功课。以下,中沛律师与大家聊一聊企业如何应对员工工伤。
一、如何看待工伤保险和其他保险?
企业应对员工工伤的工作,在风险出现前就应当开始。根据《社会保险法》,企业应当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这既是法定义务,亦是企业规避用工风险的一大措施。工伤保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倘若职工发生严重工伤,企业可能面临的赔偿是十分巨大的,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如果细心研究过工伤保险待遇,就会发现,对于5级伤残以上的工伤事故,工伤保险难以完全覆盖,企业依旧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中沛律师建议,如果是职业病高发岗位或工作内容较为危险的岗位,企业可以额外购买团体责任险、雇主责任险等其他商业保险来规避额外的风险。短时间看,属于额外支出,但从长远看,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用工风险和成本,有利于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工伤出现后如何处理?
当员工出现工伤后,企业应该如何处理,中沛律师认为,应主要把握好以下步骤:
1.如员工是因工负伤,企业应在工伤事故发生的24小时内完成简易事故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简要经过、已采取的措施。虽不是必须完成此报告,但该报告可加快后续工伤认定的进程,有助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工伤做出正确的认定。
2.在劳动者发生事故伤害或被确诊、鉴定为职业病后30日内,企业应当向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按该部门的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如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此项义务企业应当积极履行,是否能够认定为工伤是企业是否承担相应责任的判定标准,企业在申报时应较为全面地提供相关信息,帮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做出准确判断。
3.如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工伤,之后待劳动者伤情稳定,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的情况,还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企业应按要求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工伤事故调查报告、病历等材料进行申请。
4.到当地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工伤待遇申领,按要求提交工伤认定书、工伤职工身份证复印件、医疗费用明细等材料。
5.停工留薪期间,劳动者原工资待遇不变,由企业进行按月正常支付。同时,根据员工工伤严重情况的不同,可以考虑后续是否对员工进行转岗安排。
三、完善员工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机制
完善的员工管理制度是应对员工工伤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员工安全生产的管理。对于部分行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就会直面风险,除了提供安全的生产环境及设备,完善的培训体系、操作体系及风险预防机制也可以有效减少工伤的产生。工伤可以预防,但不能完全避免。当工伤情况出现时,应急处理机制将更好地保护员工,减轻工伤所带来的损害,安排好相关工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处置,既可以达到快速认定工伤的效果,也使得企业生产持续进行,不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处理工伤事项。
以上就是企业应对和处理劳动者工伤的关键之处,希望能让大家能够初步了解并重视企业用工中的工伤风险问题,积极投保工伤保险,构建完善的用工管理制度和应对机制,保障企业用工安全和稳定,为企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