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走进成华 | 商会概况 | 信息动态 | 会员之窗 | 服务平台 | 参政议政 | 政策法规 | 党建工作 | 公告通知 | 法律服务 | 信息公开
信息动态
 

 

当前位置:信息动态 > 时政要闻 > 正文
成华:发掘“文旅成华”城市内涵 努力打造中心城区“中优”典范区
时间:2017-06-15 14:54:17 文章来源:四川日报 查看次数:5495 字号:【

6月9日,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支路的一幢老旧红砖厂房,正在建设国际领先水平的蓄冰节能设备实验室,争取本月底前建成投用。老厂房里“长出”都市新经济。在成华区经济和科学技术局负责人看来,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旧瓶装新酒”,而是继承成华工业文明的文化特色优势、实现其与新经济巧妙结合下的提升。

  立足自身区域特色,找准“中优”定位。成华充分发挥自身拥有工业文明、大熊猫文化品牌等基础优势,发掘“文旅成华”城市内涵,努力打造首位城市中心城区“中优”典范区。

以“文旅成华”提升城市发展竞争力

  中心城区,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功能区和力量最强的极核。

  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市对未来城市发展转型进行了全新擘画,具体到中心城区上,就是实现优化中心城区功能、提升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下的“中优”。

  作为成都市传统老工业中心城区,位于成都东郊的成华,有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比较发展优势。

  在文化特色上讲,成华拥有享誉全球的大熊猫文化品牌、凝结成都工业文明的东郊记忆等文化特色品牌。

  同时,成华区比较发展优势也较明显。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10余所全国知名大专院校,“五院、三司、一行”领衔的30多所科研机构为该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成华还是成都全市主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聚集中关村领创空间、菁蓉国际港等专业创新孵化载体及楼宇40多处,创建国家级产业基地3个,新引进创新服务机构100家以上、创新项目和企业500家以上。

  为此,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成华区明确:充分发掘“文旅成华”城市内涵,努力打造中心城区“中优”典范区。

  按照成都“优化中心城区功能,推进三降两提升”的“中优”战略,成华以精准化、精细化城市设计为先导,制定出台了20条控制性规划导则,将全域划分为三大分区,严格实施分区管控机制,确保全区总开发强度、住宅开发总量、可容纳人口总量、人口密度“四大指标”均下降10%以上。

产业发展与城市品质同步提升的成华谋划

  “中优”,需要坚实的产业支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成华累计签约引进重大项目33个、投资总额达1300亿元。其中,签约引进投资300亿元的复地熊猫小镇等高端服务业项目16个,涉及投资795亿元。

  “特别是近期,全区招商形势更加向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成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锤子科技总部、远洋集团瑞典城、世界500强益海集团西南总部、完美世界音乐基地、灵岭国际旅游主题公园等46个重大项目正在抓紧洽谈。

  成华区充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谋划打造“文旅成华”区域品牌,统筹布局环城生态带片区、大龙潭片区、东客站片区、建设路片区、昭觉寺片区、八里二仙片区等六大产业功能区,加快重塑城市经济地理。

  围绕新的城市发展方向,成华将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性生活服务业,大力培育新经济,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在既“扩总量”又“优结构”中,构建起都市经济新体系。

  根据成华规划,到2020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1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过1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的“百千万”奋斗目标,努力创造与面积最大中心城区资源禀赋相匹配的贡献和业绩。

  在践行首位城市中心城区“中优”发展战略的进程中,成华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品质同步提升的战略。

  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成华大力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力争3年内建成中小学及幼儿园77所、医疗卫生项目30个、文体设施和社区配套项目73个、公园建设项目15个、河道综合整治28条,确保今年内建成中小学及幼儿园21所、医疗卫生项目6个、文体设施和社区配套项目37个,国庆节前新建成投用7个公园绿地,加快构建“天蓝水碧地绿宜居生态圈”“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努力让市民生活得更加便捷、更加舒适、更加惬意。


成都市成华区工商联 版权所有 2008-2025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东3段148号 邮政编码:610051

联系电话:028-84310789【工作日09:00-12:00;13:00-17:00】

蜀ICP备20230020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