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走进成华 | 商会概况 | 信息动态 | 会员之窗 | 服务平台 | 参政议政 | 政策法规 | 党建工作 | 公告通知 | 法律服务 | 信息公开
信息动态
 

 

当前位置:信息动态 > 时政要闻 > 正文
未来五年“三步走”尽快打造成享誉全国的“文创之心 创客乐园”
时间:2017-02-15 11:27:18 文章来源:新成华 查看次数:5932 字号:【

——专访中部文化创意发展区牵头单位、八里庄创意商务功能区推进办

开栏语:在去年10月底召开的区第七次党代会上,为推动城市空间形态从“圈层状”向“轴线型、组团化”战略转型,促进空间结构与城市规模、产业发展和生态容量相适应,我区科学描绘了“125”战区图——将我区划分成“一带两轴五区”:环城生态带、中环商务旅游轴、成华大道文化创意轴及东部现代都市工业发展区、南部枢纽经济发展区、西部商务总部发展区、北部商贸旅游发展区、中部文化创意发展区,并对每个区域发展提出了相应要求。

在去年底召开的区“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每个区域今年的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要求,强调要“以做强产业支撑为重心,以提升功能配套为关键,高水平编制产业功能区规划和城市设计,大力提升功能区吸引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开局之年。要实现“157”的目标任务,关键在于“125”战区图里涉及到的各个单位,如何以全区“19项重点工程”为抓手,践行产城融合、有机更新、精明增长、智慧城市等先进理念。

为此,《新成华》从本期起,开设《撸起袖子加油干 奋力建设新成华》专栏,对每个功能区的牵头单位进行采访,重点就其发展现状、今年以及未来五年工作进行报道,展现各功能区在“苦干实干、奋发有为,挂图作战、激情工作,按图施工、久久为攻”建设中的最新动态。

敬请关注!

本期主角:中部文化创意发展区

核心导读

1 区域范围:

东至圣灯街道边界,南至二环路万年场路口,西至兴南二路,北至致平一路,共涉及圣灯、二仙桥、桃蹊路、跳蹬河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

2 区域状况:

经过“北改”等工程的强力实施,昔日“脏乱差”的区域如今已是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

3 发展定位:

文创之心,创客乐园。

4 空间布局:

“两轴”共兴——打造成华大道文化创意轴、中环创意总部经济轴;“四区”互动——环东郊记忆文创产业区、环理工大学知识经济区、环二仙桥工业时光创意商务区、环八里庄幸福休闲商业区。

5 今年重点:

完成《发展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实施规划》规划编制;聚集打造东郊记忆片区、理工大学片区、中车产业城片区、二仙桥片区四大产业簇群;推动中铁建总部、中车产业城、金海大健康总部、中迪禾邦总部、同方西南总部、首控西南总部6个企业总部落地;促进成都自然博物馆、省方志馆、泰博生命科学研究院、繁星戏剧村、禾创红色影像、成都艺术学院6大文化项目加快建设;全面推进200个“19项重点工程”及旧城改造等城建攻坚项目。

6 奋斗目标:

至2021年,发展区全面完成15分钟公服圈、公园圈、公交圈建设目标;东郊记忆、理工大学、二仙桥等产业组团初具规模,城市功能、空间形态、产业氛围呈现全新格局。文创产业呈现规模化、聚集型发展趋势,实现服务业和文创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占全区文创产业总产值的比重40%以上。

清理土石杂物,铺设雨污管网,加快深基坑作业,为铺设路基、人行道等进行前期准备…… 2月10日是正月十四,很多人还沉浸在过年的喜庆里,然而,在二仙桥西片区仙韵一路等6条道路的施工现场,数百名工人正奋战其间,建设场景异常火热。

俯瞰中部文化创意发展区,不仅这6条道路正在加紧施工,整个区域都正在打响一场发展攻坚战——先期投入建设的仙韵二路已经初步形成通车能力;二仙桥公园、圣灯公园、杉板桥公园等一批市政设施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学校、幼儿园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也已进入方案设计阶段……按照全新的功能定位,整个区域将变身为中部文化创意发展区,城市功能将持续完善,城市品质将显著提升。

那么,中部文化创意发展区发展现状如何?今年将有哪些项目备受关注?经过不懈努力,未来片区将以什么样的形象呈现在世人眼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该片区牵头单位——八里庄创意商务功能区推进办主任马健伟。

谈现状:

经过“北改”洗礼 已腾出三千多亩金土地

《新成华》:去年召开的区第七次党代会和区“两会”,明确提出了中部文化创意发展区,并于今年初提出由八里庄创意商务功能区推进办牵头负责发展,作为推进办主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马健伟:信心与压力同在。经过“北改”等工程的强力推进,中部文化创意发展区所涉及区域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片区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一方面,证明我们区域发展有巨大的空间和无限可能。“一张白纸好画画”,面临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在区党代会和区“两会”精神指引下,对于区域未来的发展,我们底气十足、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作为整个区域的牵头单位,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面对区委、区政府的重托和辖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期待,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没有理由不拼搏。不管有多大困难、多少问题,我们始终坚信,在上级的坚强领导和全区各部门、单位的支持下,通过未来五年的艰苦奋斗,整个区域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成华》:和以前的八里庄创意商务功能区相比,现在的中部文化创意发展区,从区域范围来看,发生了哪些变化?

马健伟:中部文化创意发展区东至圣灯街道边界,南至二环路万年场路口,西至兴南二路,北至致平一路,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较之前的工作范围有局部调整。发展区内各板块依托地铁7、8号线,在城市形态、产业定位、功能交互等方面实现相互支撑、彼此呼应。

《新成华》:说起整个片区,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给人的印象是“脏乱差”区域,现在发展情况如何?

马健伟:过去,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但随着旧城改造持续深入推进,片区后发优势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地理区位优越,交通道路优势明显,多条水系贯穿,多处公园映衬,拥有东郊记忆、成都理工大学、航天科工院等优质文教科研资源和机车厂、禾创药业、红楼等多处工业遗址,“北改”以来陆续腾挪可开发用地超过3000亩,是中心城内不可多得的可成片规划、整体打造的区域。

《新成华》:整个片区目前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马健伟:总体来看,尚未实现规划、产业、服务、人居、消费等各类要素的良性互动。城市规划方面,工业遗产保护点位与开发用地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发展区规划用地结构仍需优化。旧城改造方面,拆旧规模大、遗留问题多,拆迁进度制约项目建设的问题较为突出。基础设施方面,路网不成体系,断头路多,通达性差,市政管网不健全。公建配套方面,缺乏城市级公共设施,大量配套点位尚未按规划形成,服务功能偏弱。产业基础方面,尚处于产业重构起步期,产业载体稀缺,无领军性商业综合体及产业集群。

《新成华》:针对片区发展现状和现实问题,我们是如何对发展区进行总体规划的?

马健伟:我们对发展区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充分考虑区位、空间、规划、人口、产业、资源、项目等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文创之心,创客乐园”的发展区定位,对片区空间结构进行了顶层设计,构建了“两轴共兴、四区互动”的整体空间结构。

两轴——打造成华大道文化创意轴,构建东郊记忆、理工大学两大产业组团,发展产业簇群,塑造文化地标,打造商业街区,创建中心城东北部最具现代化风貌的产业大道、文旅大道、形象大道。中环创意总部经济轴,突出工业遗产保护和产业植入,承载军民融合、政产学研用两大通道功能,创建最具国际化视野的文化大道、科技大道、创新大道。

四区——环东郊记忆文创产业区,即依托东郊记忆及周边项目,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型、多元化、链条式发展的综合经济圈。环理工大学知识经济区,即借力理工大学、航天科工等优势资源,引入一批新型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区。环二仙桥工业时光创意商务区,即依托机车厂等工业遗产点位,打造工业文明时光走廊,形成新旧辉映的总部办公集群。环八里庄幸福休闲商业区,即激活幸福里特色商业街,打造商旅、时尚、潮玩、美食四大主力业态,建立公众“幸福坐标”。

说今年:

总投资不低于145亿 全面推进200个重点项目

《新成华》:片区今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马健伟:我们今年将持续打好“旧城改造、自主改造、城中村改造”阵地战,确保实现区域内重大旧城改造项目基本收尾,建设用地规范打围,老旧乱现象基本消除。持续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公建配套设施、生态环境项目”攻坚战,确保主体路网结构初步形成,部分配套项目竣工投用,在建公建配套形象初现,生态环境大幅改观,市容市貌整洁有序。持续组织“土地上市、项目促建、产业重构”突围战,力争土地上市300亩以上,各组团实现1—2个产业载体竣工投用,多个文化项目陆续落地,东郊记忆音乐产业园、互联网创意产业园影响持续扩大,禾创仓库等特色文创产业园区启动实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氛围日趋深厚。

《新成华》:请具体谈谈今年将开展哪些工作?

马健伟:今年主要开展好五方面工作:

完成2项规划编制——6月底前完成《发展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和《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实施规划》编制工作。

打造4大产业簇群——在东郊记忆片区,将以“市场手段+经济杠杆”的模式,撬动东郊记忆闲置载体的利用,促进成都艺术学院、繁星戏剧村、开心麻花等项目落户,力促进万科音乐广场开工建设,促进铁塔厂地块上市,助推新城吾悦城市综合体落地。在理工大学片区,将推动成都自然博物馆、理工大学产业园等5大合作事项加速完善前期方案,加快推进中铁建广场、招商中央华城二期建设,促动龙光世纪中心、首信香山长岛尽早完善报建手续并动工修建,加强同方西南总部、理芝兰西部珠宝城项目对接,推进东华2组3号地块加紧上市。在中车产业城片区,将促进中车置业、机车厂加快确定片区总体城市设计、产业规划、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等3项规划及控规方案、自改方案、“三供一业”方案等3个方案,同步推进厂区改造及中车西南总部落户。在二仙桥片区,将深化金海大健康总部项目策划,深化禾创仓库、101仓库项目等工业遗产载体包装策划宣传,利用成都军民融创中心平台,促进红色影像项目落地。

推动6个企业总部落地——中铁建总部:确保中铁建广场6月底前竣工,年底前入驻办公。中车产业城:3月底前确定自改方案,8月底前基本完成拆除,力争年底前自改范围内至少一宗土地动工并启动注册。金海大健康总部:3月底前完成产业规划方案,6月底前完成二仙桥5号B1地块上市,年底前启动建设并完成公司注册。中迪禾邦总部:确保6月底前中迪创世纪竣工投入,9月前启动公司注册。同方西南总部:6月底前签订框架协议,9月底前完成东华二组3号地块上市,年底前完成注册并启动报建工作。首控西南总部:3月底前确定意向性选址方案,6月底前签订框架协议。

力促重大项目启动——成都自然博物馆:力争年底前启动主体建设。省方志馆:力争年底前启动建设。繁星戏剧村:5月底前启动场地装修,9月底前竣工投用。禾创红色影像:4月底前完成概念规划,6月底前启动载体腾交,9月底前启动载体改造。成都艺术学院: 9月底前签订合作协议,启动场地装修改造。

另外,我们还将全面推进200个“19项重点工程”及旧城改造等城建攻坚项目,确保总投资不低于145亿元。

《新成华》:要推动这些项目尽快启动、加快建设和早日竣工投用,今年有哪些新举措?

马健伟:首先,要深耕细作,加速提升城市整体品质,要以“规划、折旧、促建、宣传”为工作主抓手,紧盯四大核心目标任务,塑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形态优美、品牌响亮”的全新城市形象。

其次,要厚积薄发,扎实做强产业功能支撑,以“集聚、融合、引领、共享”为发展主导向,打造四大核心支撑品牌,塑造“文创中心、创新平台、总部门户、展示橱窗”的全新城市功能。

《新成华》:区委、区政府要求,“要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年工作布好局、开好头、起好步”。现在已经是2月中旬了,我们目前工作开展情况如何?能否实现或者超额实现“开门红”?

马健伟:1月份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区第七次党代会确立的“157”目标任务,秉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坚定信念,坚持“行在前列、干在实处”的务实作风,以“19项重点工程”为引领,全面深入展开了各项工作,我们有信心按照既定目标扎实推进发展区的建设发展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阶段目标任务。

讲未来:

实施“三步走”战略 五年内变成“繁荣”区域

《新成华》:未来五年是我区转型发展、后发赶超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区破茧成蝶、重塑辉煌的黄金五年。那么,片区未来五年将如何分步实施、精心打造?

马健伟:我们目前已经确定了三步走战略:一年筑基础、三年现新貌、五年见繁荣。

《新成华》:能否具体讲讲?

马健伟:

一年筑基础:2017年扎实做好片区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工作,为下一步加快发展奠定基础。

三年现新貌:至2019年,片区重点旧城改造项目基本结束,规划路网基本建成,公建配套设施基本齐备,服务功能大幅改观、城市形态显著优化、宜居品质有力改善;一批优势文创企业及重点文化项目成功落地,一批特色文创产业园区和创新创业载体顺利启用,一批重点企业成功上市,一批甲级写字楼、专业楼宇、商业综合体建成投用,中车产业城、金海大健康总部等项目顺利推进,发展区产业优势和聚集效应初步彰显。

五年见繁荣:至2021年,片区全面达到15分钟公服圈、公园圈、公交圈目标,东郊记忆、理工大学、二仙桥等产业组团初具规模,城市功能、空间形态、产业氛围呈现全新格局。文创产业呈现规模化、聚集型发展趋势,实现服务业和文创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占全区文创产业总产值的比重40%以上。

《新成华》:通过这些目标的努力,片区最终将形成怎样的未来?

马健伟:我们将充分发挥两轴交汇的产业集聚优势、成片集中的空间资源优势、载体富集的工业文化优势,加快推进有机更新,加紧完善城市功能,加速提升整体品质,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为主导,强力推进商贸商务、信息服务、都市旅游等重点产业统筹协调发展,建设集展示城市形象、承载对外交往、提供产业支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型、窗口式、特色化”综合产业园区,打造享誉全国的“文创之心、创客乐园”。

成都市成华区工商联 版权所有 2008-2025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东3段148号 邮政编码:610051

联系电话:028-84310789【工作日09:00-12:00;13:00-17:00】

蜀ICP备20230020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