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在南·机遇在东”专题报道(三)

勇当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排头兵,成华正在加快发展步伐,“潜力值”正在开始释放,这支“潜力股”的价值正在逐渐被发现。
去年11月10日,我区本土企业——成都富森美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交易,成为中国家居卖场A股第一股;
23日,我区第二个百亿级商圈、以“家消费、家需求”为主题的“新北天地商圈”揭牌;
24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成都市正式启动重大合作项目,航天科工通信技术研究院、成都海派项目在成华揭牌启动;
25日,成华区人民政府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福中集团签署合作协议,福中集团西南总部正式落户成华;
29日,成华区政府与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携手打造绿色出行示范区;
12月2日,“创业天府·菁蓉汇”成华Maker Faire 专场活动登陆成华,签约落户区内的6大新型众创空间同时揭牌……
价值区域最利投资
去年4月国家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作为成都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和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区,成华资源富集,具备统筹布局、高端切入后发先至的潜力。在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成华正担重任、挑大梁,朝着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宏伟目标激流勇进、力争上游、勇当排头兵。
人才资源得天独厚
成华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不仅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等一流著名高校,而且还有西南电力设计院、成都建材设计院、电子十一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二滩水电开发公司等科研院所和大型国企,富集的智力资源是成华转型跨越发展的一大支柱。
未来五年,我区将通过实施“引才聚智”工程,以政策吸引人才,以事业成就人才,以环境集聚人才,以服务留住人才,全力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在成华干事创业,成华将成为人才聚集的新高地。
交通枢纽通江达海
为落实成都打造“四中心一枢纽”的“五个新功能”要求,针对成华实际,区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主动融入成都建设国际空港、国际铁路、高铁、高速公路等枢纽计划,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新门户”,增强我区在西部轨道和公路交通体系中的核心节点功能,加快推动由“过境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变。到2020年东客站年客流量将达1.5亿人次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已运营的地铁1、3、4号线和在建、规划的6、7、8、9、15号线均从区内穿过,将给成华带来巨大的轨道经济效应,沿线经营环境和土地等资源急剧升值。
“双创”载体量多质优
成华坚持将创新作为第一发展动力,按照市上“深入开展成都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和创新引领行动”要求,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工程,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加快打通政产学研用和军民深度融合“两大通道”,进一步发挥“两校、五院、三司”等龙头创新主体的聚集辐射带动效应,加快电子信息、航天通信等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打造军民深度融合示范区;依托电子科大、成都理工大学打造创新创业产业链,力争将中关村领创空间、龙潭总部经济城大学生创业园、万科华茂广场等新型众创空间打造成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推动我区由“知识载体聚集”向“知识经济聚集”跃升;大力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深度参与成都“创交会”,打响“菁蓉汇”“梦想东方”“蓉漂茶叙”等创新创业品牌,积极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创新创业环境。
目前,成华已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创业载体12个,在孵企业208家,累计毕业企业113家。
“多重利好”创新创业
在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统筹推进的19项重点工程中,一系列工程的实施都将为前来成华投资兴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政策红利+优质服务的“双重保障”——
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对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创办实体和孵化创业项目的,按规定给予创业补助;
青年创业促进计划:为通过项目评审的创业青年发放3万—10万元免息费、免担保的创业启动资金贷款,并匹配专家导师开展“一对一”创业帮扶。
“经济证券化”工程:加强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全面金融支持。
“双向开放”工程:依托“自贸试验区”“蓉欧+”,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城市的开放合作,开展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创新创业等各项交流活动。
“引才聚智”工程:坚持以政策吸引人才;促进分配和激励向人才倾斜;为来成华发展的人才提供居留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个性化服务。
此外,我区还发布了《成华区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实施细则》,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驻区高校大学生即使无成都户籍也可申贷,最高贷款额度为10万元。
城市空间品质提升
目前,成华已建成写字楼载体规模近40万平方米,预计未来写字楼载体规模将超过170万平方米,将为前来投资兴业的个人和企业提供多样化且质优价廉的选择。
在未来五年,成华还将大力实施“公共配套品质提升”工程,统筹实施演艺中心、文体活动场所等一批功能性、服务性设施建设,积极构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实施小街区规制,打造更多的相互融合、脉络通畅、宜业宜居的有机小街区。大力实施“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工程,对主要道路、出入城通道沿线及地铁站点周边实施建筑立面整治、绿化景观改造,全面提升风貌品质。全面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卫生管理、市容秩序管控和公共设施管护,开展“脏乱差”治理攻坚行动,确保城市干净、整洁、有序。脱胎于成都东郊老工业基地的成华,是全市一支势头强劲、吸引力与日俱增的超级“潜力股”,目前,其潜力已开始释放并转化为现实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