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在南·机遇在东”专题报道(一)

编者按:成华,在经历了“东调”洗礼和大刀阔斧的城市攻坚行动之后,正积极推动城市功能的有机更新和城市品质的全面升级。相比奔跑在发展“高速路”上的城南,脱胎于东郊老工业基地的城东,正以蓬勃向上的崭新姿态吸引着“来客”来成华落地生根、扩张发展。城东面貌日新月异,“繁荣成华”正在加速崛起,我们期待与你共创成华的美好未来。
自本期起,《新成华》将推出3期“发展在南·机遇在东”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过去,成华依靠工业繁荣撑起成都经济半边天;借力旧城改造,成华又走上了蝶变的转型期;今天的成华已迈上新的历史发展起点,提出了勇当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排头兵的宏伟目标,成华、城东正在走向全新的繁荣发展阶段。
A 过去VS现在,成都一片繁荣,新城东正在崛起
过去,在城南还未走上发展“高速路”的时候,成都以东(主要是如今的成华区),就以东郊老工业基地著称。
曾经,这里聚集了约200家机电、冶金等大中型企业的工业厂房。这些工业厂房大多建于建国初期和头两个“五年”计划时期。
过去:工业繁荣,撑起成都经济半边天
成华、城东的工业发展曾盛极一时,红光电子管厂和成都机车厂就是那段繁荣发展时期的“明证”。
今天为成都人所熟知的东郊记忆前身就是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也称773厂,106信箱),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一五”期间原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项目之一,为我国国防工业做出过巨大贡献,曾有“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美誉。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投影显像管就在这里诞生。
本世纪初,成都市政府实施“东调”战略工程,对成都东郊老工业区内的企业实施搬迁,而红光厂作为工业遗址完整保留,被确定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就是如今的成都东郊记忆音乐公园。
成都机车厂是我国第一家专业修理内燃机车的企业,起源于1934年创办的安徽淮南铁路九龙岗机厂,1951年为配合成渝铁路的修建,铁道部选址成都二仙桥片区建设新中国第一座铁路工厂——铁道部成都机车车辆厂。
关于成都东郊工业区的记忆还有很多很多。
国光厂、宏明厂、锦江电机厂、亚光厂、成都机车厂、热电厂、红光厂、无缝钢管厂、刃具厂、前锋厂、420厂、川棉厂……
当年,这些曾经响亮无比的名字从每个成都人口中说出来时,都满溢着骄傲和自豪。它们伴随众多老成都人度过童年、青年、中年时光,也是老成都工业文明不可磨灭的印记。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工业企业过度集中所导致的“三废”污染和“热岛效应”突出,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功能的发挥。曾带给老成都人满满骄傲的工业,也一步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大片因工业外迁等原因而遗留下来的老厂房、老机器、老铁路、老房子,成了阻碍城东转型升级发展的“绊脚石”,它们与不断发展的现代城市交通、市场、物流、居住环境等都显得格格不入,重构一个崭新的现代都市城区势在必行。
转型:旧城改造,城东走上蝶变之路
“东调”结束后,成都市针对“后工业时代”城东北部的发展现状,先后启动实施了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北部城区改造等系列工程,重构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变老工业基础的城市形态和相对落后的城市面貌。
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大的城区,成华抢抓历史机遇,提出建设产业现代化、形态国际化、环境生态化、文化特色化的“现代城东、宜人成华”奋斗目标,迅速掀起了大刀阔斧的旧城改造行动,坚持“拆旧”和“建新”同步走,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2014年,成华自改的37个项目共整理土地2000亩。以物流仓储等低端产业为主的八里庄二仙桥片区改造和八里庄二仙桥创意总部商务功能区建设工程正式拉开序幕,这标志着我区仓储物流时代的结束。
机遇:加快发展,“繁荣城东”正在形成
今天的成华,已彻底走过了工业繁荣到衰退的历史时期,历经了“东调”和“北改”的洗礼,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连续五年位居成都市五城区首位,累计达1893亿元。特别是在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任务后,区第七次党代会迅速响应号召,提出勇当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排头兵的目标任务,成华、城东正在走向新的繁荣发展阶段。不信,你看——
B “交通畅行” 加速推动经济发展
工业城区一般处于城市的枢纽位置,因此相较于成都市其他城区,成华拥有最为完备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成华不仅是成渝、成绵、成南三条高速公路和川陕公路的起始点,且成都东站等城际交通枢纽布局区内,使得成华成为成都辐射川渝经济腹地的重要门户;在省、市实施对外开放、区域合作发展战略的实践中,成华也占据了绝佳的交通区位优势。
如今,成华基本完成了“12横8纵”骨干路网建设,中环路成华段等168条道路实现了竣工通车,全区路网密度提升至6.25千米/平方公里,荣获“全国绿色交通示范区”称号。
成华确定的“交通畅行”工程,将打通蜀龙路、二仙桥北路、成赵路等“断头路”,建成凤凰山高架、致力路、人民塘路等主干道路,建成龙潭总部经济城与外环互通立交等路网转换工程,进一步畅通新客站城际商旅城片区交通路网,实现与青白江物流集散基地和成都新机场无缝连接。
C “增花添彩”着力提升城市形象
从工业城区向现代都市转型,生态建设无疑是成华城市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确定实施的“增花添彩”工程和“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必将让市民看到成华脱下金属系“工业外套”后“超凡脱俗”的一面。
D “创新引领”将实现工业二次腾飞
以龙潭总部经济城为重要依托,如今的成华,大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建成创新创业孵化载体12个,达34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级产业基地3个。
作为曾经的东郊老工业基地,成华区发展都市工业的底子尤在;同时拥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众多科研院所总部聚集,成华区创新创业的基因良好;世界500强企业和重大科研项目纷纷落户成华,都市工业充满活力;脱胎于东郊老工业基地的城东,实现“工业二次腾飞”指日可待。
过去,红砖厂房为宿舍;现在,公寓小区是新家。
过去,客站大巴挤破头;现在,地铁高铁进站走。
过去,传统工业是主流;现在,创新创业是潮流。
过去,河水绿地没人管;现在,湿地公园景色佳。
……
城市发展的道路纵使艰难险阻、荆棘从生,但发展的历史年轮不会因此止步,新事物前进的步伐也绝不会停滞不前。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航程,勇当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排头兵,城东、成华,正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