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强调:要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和智慧治理,加快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进城市。对城市治理工作,区第七次党代会响亮提出——要坚持“三网融合”,做好城市治理,奋力建设“和谐成华”。具体为:要突出“三大”,织密“政务服务网”;坚持“三化”,织广“民生共建网”;强化“三安”,织牢“安全防范网”。最终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手段,升级打造B2G(企业与政府)、R2G(市民与政府)、S2G(安全与政府)综合信息服务互动平台,纵深推进“三网融合”工程,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深化社会治理创新贡献成华力量。
A 突出“三大” 织密“政务服务网”
【区应急联动中心:升级打造综合信息服务互动平台——建立证照库,方便企业和个人办事;整合8个部门18类证照数据,实现部门证照信息共认、复用;加快建设创新创业、项目招商、上规上市等方面的专题库,对企业实施主动式、精准化服务。区政务服务中心:全力打造“一号申请”的便利环境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区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推进职能“大转变”、加快数据“大整合”、促进效能“大提升”,织密“政务服务网”。
区应急联动中心副主任李俊明告诉记者,近年来,该中心大力建设政务服务B2G系统,赢得了企业和个人的称赞——
将与企业相关的436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统一纳入网上办事大厅平台,实现了网上全流程在线办理;实行一窗通办,不再让企业反复在多个窗口办理业务;汇集25个部门、14个街道9大类基础信息,努力消除信息孤岛;建立网络理政三个系统,倾听企业和个人对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意见……
“未来5年,我们将联合区级相关部门升级打造综合信息服务互动平台。按照‘多码合一’的思路建立证照库,以企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认证标识,实现企业‘一码办理’。”李俊明介绍说,比如,一家企业要办理经营范围变更,至少需要携带环评认证、消防许可证等9份材料,实现“一码办理”后,企业只要输入信用代码,就可通过证照库比对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材料并完成审批。具体负责执行该项工作的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万东告诉记者,个人也可输入身份证号,通过证照库办理个人事项。“目前该证照库还在设计阶段,预计最快明年投入使用。届时,可为市民提供‘一号申请’的便利环境。”万东说。
据了解,对于数据“大整合”,未来5年,区应急联动中心将整合卫计、食药监等8个部门18类证照数据,实现部门证照信息的共认、复用。另外,该中心将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加快建设创新创业、项目招商、企业入驻、规划建设、生产经营、上规上市等方面的专题库,对企业实施主动式、精准化服务。
“区政务服务中心也将利用大数据思维,打造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万东说,目前,该平台正处于初步建设阶段,预计明年正式投入使用。
“我们还将加快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权力瘦身、市场强身;坚持放管结合,加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积极推进网络理政,实现网络问需、网络问计、网络问效,优化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李俊明说。
B 坚持“三化” 织广“民生共建网”
【区民政局:坚持共治主体“多元化”,完善协商共治、共建共享机制;大力培育法治文化和社会信用体系,厚植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沃土。区应急联动中心:全力推进“互联网+民生”,实现民生供给智能化。桃蹊路街道:试点打造社区综合服务体,集成各种服务功能,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完善社区院落“小单元自治”机制。】
区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坚持共治主体“多元化”、坚持共建路径“民主化”、坚持共建方式“法治化”,织广“民生共建网”。
“在坚持共治主体‘多元化’方面,我们从2014年起,就以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引导社会成员更主动、更广泛、更有效地参与到民生共建之中,使得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整体提升。”据区民政局局长钟萍介绍,目前,该局正花大力气完善“院落+社团”治理结构,推进线下“互联网+”治理体系和机制创新,充分发动群众,吸纳社会组织、网格员、志愿者等民间力量,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钟萍说,未来5年,该局将继续坚持共治主体“多元化”,完善协商共治、共建共享机制,整合利用更多驻区单位服务阵地和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民生服务,推动民生服务多元供给;将深入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多样化,积极推进“院落+社团”小单元治理,大力培育法治文化和社会信用体系,厚植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沃土。
另外,区应急联动中心副主任李俊明告诉记者,该中心早已联合区人社局、区卫计局、区教育局等部门,将互联网与民生服务相融合,以“互联网+”为实现途径,推进智慧就业、智慧健康、智慧教育,让“人来人往”变成“网上来往”。“下一步,我们还将全力推进‘互联网+民生’,实现民生供给智能化。”
桃蹊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吟说,早在2014年,该街道就率先探索了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综治联勤等为一体的“三朵云”和“大联动、微治理”试点:“未来5年,我们将升级打造街道的民生共建网,实现辖区社会治理从‘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向‘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升级。”据刘吟介绍,该街道将试点打造社区综合服务体,集成各种服务功能,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在综合服务体内,我们将发动社区、社团、社会组织等力量,为辖区居民提供为老、医疗、志愿等各种便民服务,届时,居民群众不出院落就可享受到各种免费服务。”刘吟说,未来5年,街道至少要建立3—4个社区综合服务体。另外,该街道还将继续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完善社区院落“小单元自治”机制,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资源整合为保障,形成“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实现“精准治理”大提升。
C 强化“三安” 织牢“安全防范网”
【区应急联动中心:联合区级相关单位探索建立物联网;积极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建立共享智能感知系统;在部分重点区域试点部署超级WIFI、人流监测以及手机信号监测等系统。区公安分局:深入推进反恐维稳、执法规范化建设、服务型机关建设;创新升级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桃蹊路街道:构建预警预测、联动处置、联动防控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天网、地网、物联网”三网基础数据库;建立城市安全预警预测预控系统。】
区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立足“城市安全”、立足“社会安定”、立足“市民安宁”,织牢“安全防范网”。
“近年来,我们按照‘联动预警发现问题、联动处置解决问题、联动防控防范问题’的理念,探索运用‘人力+科技’、‘传统+现代’的手段方式,建立了预警预测体系、联动处置体系和联动防控体系,确保了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和市民安宁。”区应急联动中心副主任李俊明说,未来5年,该中心将联合区级相关单位探索建立物联网。“我们将针对燃气、供水、供电管网等城市地下部件安全,积极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建立共享智能感知系统,对地下部件安全运行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和感知。”另外,该中心还将在部分重点区域试点部署超级WIFI、人流监测以及手机信号监测等系统。“当人流量超过预设的警戒值时,系统会自动报警,这样我们就可以立即调集在其周边部署的力量对群众进行紧急疏散、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
区公安分局副局长谢刚表示,未来5年,该局将继续深入推进反恐维稳、执法规范化建设、服务型机关建设,着力打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等;将创新升级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多方参与机制,把大数据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起来,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打防管控工作,切实解决好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桃蹊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吟说,街道将努力构建预警预测、联动处置、联动防控安全防范体系,建立城市安全感知系统;建设“天网、地网、物联网”三网基础数据库,建立城市安全信息收集系统;建立城市安全预警预测预控系统,建立风险预警监测模型,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监测,推动城市安全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测处置转变,实现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
【记者手记】
党代会后看成华:阔步向前 喜事连连
10月28日至29日举行的区第七次代表大会围绕“157”总体思路,科学描绘了我区未来5年的“愿景图”、“战区图”和“施工图”,吹响了成华勇当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排头兵的号角。
12月5日,当记者完成前后共7期《建设七个新成华 勇当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排头兵》专题报道,回顾党代会后一个多月成华的发展变化时,心中振奋不已!
谋定·阔步向前——“未来5年,我们该怎么做?”“未来5年,我们将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未来5年,成华群众能享受到哪些实惠?”当涉及部门和街道相关负责人面对记者提问,个个从容不迫——区商务局局长李新给记者展示了《成华区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送审稿)》,该局将联合市、区相关部门通过大力实施“服务业加速崛起”工程,力争“十三五”时期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8.0%左右,到2020年突破830亿元。力争“十四五”时期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7.8%左右,到2025年突破1200亿元;区经科局局长李建科拿出了《成华区工业“十三五”规划(初稿)》和《成都制造2025成华行动计划(初稿)》,该局将联合区级单位通过实施“工业二次腾飞”工程,力争到2020年,全区工业投资累计达150亿元以上、技改投资累计超过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居中心城区前列;区环保局局长张奋强向记者介绍了《成华环境保护规划(2016—2020年)(送审稿)》,该局将通过大力实施生态建设等8项工程,力争到2020年,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共公共绿地12.8平方米,空气环境质量达到AQI优良的天数不少于260天/年……
奋起·喜事连连——11月10日,我区本土企业成都富森美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功上市交易,这是中国家居卖场A股的第一股,是区第七次党代会后,大力实施“经济证券化”工程的最佳体现;11月23日,全区第二个百亿级商圈,一个以“家消费、家需求”为主题的百亿家居商圈——“新北天地商圈”揭牌;11月24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成都市重大合作项目启动揭牌仪式举行,两大项目在成华落地,对我区做大做强航天通信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1月25日,区政府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福中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同时为福中集团西南总部揭牌,标志着福中集团西南总部正式落户成华区;同日,“2016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上,我区与主办方共同举办“2016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成都·成华闭门对接会”,众多上市公司纷纷表态将进驻成华;11月29日,我区与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城市和低碳城市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12月2日,在“创业天府·菁蓉汇·成华Maker Faire”专场活动中,六大众创空间落户成华……
回首过去的一个多月,成华可谓是喜事连连。展望未来,记者相信,成华将立足新起点这一时代方位,肩负起开启新航程的历史使命,加速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交出勇当排头兵的 “成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