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区第七次党代会科学描绘了“157”愿景图,铺开了“125”战区图,挂出了“19项重点工程”施工图,向全区下达了“立足新起点、开启新航程,勇当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排头兵”的动员令,吹响了成华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集结号!
那么,“157”目标任务到底该怎样实现?全区各部门、街道、推进办在未来5年又将亮出哪些新举措?这些举措将对成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为成华居民群众带来哪些实惠?为此,《新成华》联合成华有线电视、“宜人成华”微信公众号共同推出系列报道。各牵头单位负责人将结合各自主要工作,畅谈未来5年“建设七个新成华,勇当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排头兵”的责任与担当。敬请关注!
核心提要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指出:城市空间是城市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必须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升城市工作的全局性。会议要求,要优化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
在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中,成华,作为成都市面积最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心城区,该如何作为?区第七次党代会给出了答案——要坚持“集约发展”,做优城市空间,奋力建设“现代成华”。具体为:通过高标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高效率推进城市空间拓展、高品质提升城市空间利用等举措,科学谋划全区空间开发格局,推动不同区域之间城市规划互融、基础设施互通、产业发展互补、公共服务互联,加快构建与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相匹配的城市空间。
A 加快“一带两轴五区”发展 高标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五大区域:东部坚持“3大板块”联动发展,南部依托成都东客站建成“百亿商圈”,西部突出创新创业,北部打造“百亿”家居产业,中部联合成都理工大学建设“环理工大学知识经济圈”】
世界城市发展史表明,城市单中心高度集聚、次中心发育不足、“摊大饼”式发展,往往造成资源环境约束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大城市病”凸显。所以,我们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适时推动城市空间形态从单中心向双中心、从圈层状向网络化的战略转型,推动空间结构与城市规模、产业发展和生态容量相适应。
为了告别“摊大饼”式发展,高标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此次党代会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对我区的城市空间进行了重新划分——“一带两轴五区”(一带:以成都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为契机,加强“环城生态带”保护和建设工作。两轴:依托地铁7号线、8号线等轨道交通发展主轴线,打造“中环商务旅游轴”和“成华大道文化创意轴”。五区:东部“都市工业发展区”、南部“枢纽经济发展区”、西部“商务总部发展区”、北部“商贸旅游发展区”、中部“文化创意发展区”)。
党代会报告要求,要推动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集约发展。那么,五大区域又将如何发力呢?
——东部“都市工业发展区”,实施“3大板块”联动发展,打造“千亿园区、总部新城”。“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龙潭总部经济城目前已累计入驻用地型产业化项目112个,引进主导产业项目390个,都市工业发展有了比较好的基础。”龙潭总部经济城管委会副主任吴雪松告诉记者,未来5年,该管委会将依托二重集团和国机集团等企业的雄厚技术资源,重点推进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通信智慧产业园为代表的航天、航空通信板块,以中船重工成都炎兴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船舶数字控制板块,以微精电子、升华电源等企业为代表的军工配套产品板块的“3大板块”联动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工业和总部经济,打造“千亿园区、总部新城”。
——南部“枢纽经济发展区”,由“过境经济”变为“枢纽经济”,打造“枢纽门户、商旅新城”。“紧靠成都东客站的新客站城际商旅城,将依托成都东客站的枢纽核心功能,建设‘枢纽门户、商旅新城’。“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管委会党组书记李泽美告诉记者,该管委会将充分挖掘未来5年建成的400万平方米以上商业面积的载体优势,力争形成东部城市副中心、现代服务业“百亿商圈”,初步形成聚集人口30万,产值上百亿元、财税上10亿元的产业发展新高地。同时,依托塔子山公园等资源,在发展规划建设中融入古蜀传统文化和世界现代文明的新元素,打造文化创意街区、艺术博览区等文创产业群落。
——西部“商务总部发展区”,建设“猛追湾总部众创基地”,打造“创新高地、繁荣都会”。建设路商圈推进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办将推动恒大中央广场、成都饭店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打造石油、页岩气等能源产业链总部企业集聚地。另外,更为显著的是将通过推动创新要素、资源聚集区域,加快高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组织开展创新创业系列推介会、路演,形成创新热潮,打造“双创”高地。猛追湾街道党工委书记余雅宾告诉记者,除了将力促世茂大厦内外装、十一科技高新技术工程二期年内动工、推动成都339商业发展转型之外,该街道将重点抓好中关村领创空间西南总部落地建设,力争年底前投入运营,争创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猛追湾总部众创基地”。
——北部“商贸旅游发展区”,对接“蓉欧+”做大家居产业,打造“新北天地、百亿商圈”。“近年来,无论是城市形象、还是产业发展,城北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存在的短板也非常明显。”昭觉寺推进办副主任谭开德告诉记者,该办将按照区域发展定位,将加快对蓉都大道成华段、凤凰大道、成绵高速底层的整治工程,同时加快升仙湖配套道路和致力一路、致兴一路等道路的建设步伐。“目前,片区内的家居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谭开德说,一方面,该片区将主动对接“蓉欧+”战略,做大做强家居产业,尽快建成家居百亿商圈;另一方面,将做好昭觉寺北片区地块、内燃机总厂生活区地块、集装箱地块和新山片区商业地块的招商和选商工作,确保青龙广场、星耀天都、台州商人大厦等商业综合体尽快开业,泛悦城市广场等项目加快推进。
——中部“文化创意发展区”,共建“环理工大学知识经济圈”,打造“文创之心、创客乐园”。“过去几年,在城建攻坚的努力下,八里二仙片区通过‘拆’和‘建’,城市形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区八里庄推进办主任马健伟告诉记者,未来5年,该办将依托成都理工大学优质资源,共同建设“环理工大学知识经济圈”,共同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将围绕“东郊记忆音乐公园”带动教育培训和配套服务产业共同发展,打造包括音乐产业在内的文创产业新高地;将推进中车西南总部、中铁建西南总部、金海健康总部等落地生根,引导文化传媒、创意设计、电子信息、金融保险、健康颐养等产业加速集聚,增强片区发展动能。
B 深入实施城建攻坚行动 高效率推进城市空间利用
【区旧改公司:计划实施改造项目28个,其中旧改11个,棚改17个,惠及群众八千余户。区交通和市政局:将形成“12横8纵”骨干路网体系,基本完成我区境内规划未建及低标道路112.7公里,实施街巷加密200公里】
优化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大通路、促进大开放是关键。党代会报告指出,要高效率推进城市空间利用,深入落实成都城建攻坚2025规划和城建攻坚行动。
“我们已初步梳理包装了未来5年拟实施改造项目28个,其中旧城改造项目1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17个,共涉及住户8870户、企业45户,房屋总建筑面积78万多平方米,土地956亩,总投资163.7亿元。”作为城建攻坚行动主要实施单位之一的区旧改公司副总经理陈远告诉记者,未来5年,该公司将把中环崔家店路东、西片区总面积2874亩的区域作为项目包装重点区域,共包装项目10个。另外,还将重点改造二仙桥西片区和踏水片区,分别涉及土地2985亩、68亩。
作为交通建设的牵头单位,区交通和市政局局长周海云告诉记者,该局将全力架设完善畅通的骨干路网,强化高速、快速、主干路网建设,形成“12横8纵”骨干路网体系,至2020年末,基本完成我区境内规划未建及低标道路112.7公里,实施街巷加密200公里。据介绍,未来5年,该局将启动双龙路与绕城高速、成渝立交、成绵高架落地匝道等重要节点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三环路、成洛路、蓉都大道等综合改造和中小街道黑化整治,协调市级相关部门优化8号线二期、9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14号线二期地铁线路走向、站点设置,并将全面建成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社区公交四级功能互补、换乘便捷的现代公交服务体系;增强成华在西部轨道和公路交通体系中的核心节点功能。
C 构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高水平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区建设局:将启动200余处公建配套设施;高标准推进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对一环路、中环路、成华大道、石油路及全区重要交通节点进行立面整治】
9月,总投资8000万元的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在双林路388号正式开业,集“医、教、研、培、防盲”为一体的高品质眼科专科医院为市民带来了“零距离”的就医服务;
10月,位于成渝高速南侧保华路的保和片区最大中学——东方新城配套中学已进入建设阶段。据了解,该项目概算总投资为1.2亿元,占地48亩,建筑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预计明年7月底竣工验收,9月投入使用。届时,学校将开设48个教学班,每个班45人,提供学位2160个……
党代会报告指出,要高水平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具体要大力实施“公共配套品质提升”工程,积极构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要大力实施“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工程,确保城市干净、整洁、有序。
区建设局党组书记程松告诉记者,该局计划实施3年城建攻坚计划,启动一里塘新型社区配套中学、东方新城片区配套小学、丛树新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200余处公建配套设施,力争形成“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与此同时,还将大力高标准推进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市重大文化设施项目落户成华。
另外,该局还将通过实施立面整治、小街区规制等,高品质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据透露,未来5年,该局将重点对一环路、中环路、成华大道、石油路及全区重要交通节点进行立面整治;重点打造关家片区示范区等小街区规制建设;着重打造体现熊猫旅游文化、工业遗址文化、美食音乐文化、滨水商业文化等具有成华独具元素的特色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