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成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8.8亿元、同比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5亿元,增长9.2%,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7个、完成全年目标46.67%,超目标进度13.34%……笔者日前从成华区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获悉,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该区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奋力推动经济发展。一季度该区在20项重要经济指标方面了取得了“九个第一、五个第二”,顺利完成了“开门红”目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重点项目投资总量、重大工业项目投资总量、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总量、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总量和进度、外贸进出口总量和进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九项指标在五城区排名第一。
“接下来我们将从筑牢经济发展支撑、提升经济发展质效、打造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下工夫,力争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经济发展强区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抓项目 强招商
筑牢经济发展支撑
在成华区新客站城际商旅城核心区,东客站最大配套项目龙之梦五星级大酒店装修已进入收尾阶段。一个体量约30万平方米、集医疗、健康、康复一站式国际医疗健康中心正在龙之梦鹏瑞利新城形成。
今年初,亚洲最大私立医疗机构百汇医疗落户成华新客站片区,项目方斥资2亿元美元打造西部第一家外资三级综合医院,填补西南地区高端国际医疗市场的空白。受此项目影响带动,随后全国最大私立高端国际康复中心、五星级母婴健康系统管理机构、圣丹福整形美容项目相继入驻。据悉,这些项目投资均超过亿元。“今后我们将借医疗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继续引入该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将东客站片区打造为成都全新的医疗健康产业新高地。”新客站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东客站片区转型升级路径无疑是成华区以龙头项目为着力点,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夯实投资底盘,筑牢经济发展支撑的一个缩影。据悉,成华区将项目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和支撑。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投资工作,进一步发挥好投资促进“三级调度会议”机制作用,实行领导挂帅领战、项目挂图作战、进度挂牌督战机制,以更大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加快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确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为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在抓项目促建设的同时,成华区继续深入实施招大引强战略。据成华区在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该区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7个,完成全年目标46.67%,超目标进度13.34%。
据了解,成华区建立健全各功能区管委会(推进办)“一把手”带头招商机制,积极用好西博会、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等重大平台,大抓精细招商、展会招商、成链招商和以商招商,瞄准总量大、业态优、带动强的重大投资项目精准发力,推动中国文联IMAX等重点项目落户,进一步做大该区投资的 “蓄水池”。同时,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市场投资为主体,多管齐下,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着力落实好放宽民间资本准入的相关政策,大力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以政府投资撬动社会投资,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扩大向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切实把民间资本转化为投资增长的“源头活水”,大力激发投资活力。
创新引领 强三优二
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调结构、稳增长,就必须坚持转型升级这一主线,提升经济发展质效。结合成华老工业基地的根基优势和空间优势,我们坚持实施工业强基和创新创业两大行动来实现上述目标。”成华区相关负责人透露。“一季度,全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9亿元、同比增长2.3%、回升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7.8亿元、同比增长8.4%、回升2.7个百分点,二产和三产都较同期有所增长,体现出了‘强三优二’的工作成效。”
据了解,由老工业城区转型而来的成华区,利用原有的根基优势和空间优势,坚持以“都市工业”为主攻方向、“园区聚集”为发展路径,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现代都市工业。同时,借大量新服务业态兴起的势头,实施“服务业提升行动”。做大金融服务、商贸商务、信息服务等主导产业规模,吸引各类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传统金融业态聚集,扶持互联网金融、要素市场、股权投资等新兴金融业态。立足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依托欧品在线、优保国际等跨境电商,将建设路打造为保税区直营店带动的特色商业区。
另一方面,作为成都双创的热点区域,成华区将“创新引领行动”作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数据显示,1-4月,全区新登记企业2612户、同比增长16.1%,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762.8亿元、同比增长26.37%,新登记个体工商户8364户、同比增长62.28% ,新增资金数额23947.5万元、同比增长35.74%,新增从业人员12564人、同比增长60.75%;一季度,申请专利590件,增长32.29%,其中发明专利增长49.46%,
依托成华双创发展的良好势头,该区将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支持企业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全力打造“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双创产业园,与成都理工大学联手打造西部地区地质勘探、新能源等领域研发应用创新科技园,加快打造锦电784创业孵化器等众创载体。
建制度 细管理
创优经济发展环境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主体力量都是企业。深谙此道的成华政务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建章立制,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宜人区”。
“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认真落实‘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B2G、R2G新型政企、政民平台,进一步畅通项目投资绿色通道,用高效的服务,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发展时间。”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成华区在全面落实“一窗式”受理制度,积极推行“营改增”改革,打出一套降低融资成本、减税减费、简政放权的政策“组合拳”的同时,持续深化社会服务治理“大联动”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重点改革事项,让改革的成效全面惠及于民。
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成华区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砝码。在生态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成华区坚决落实成都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年度计划,优化该区生态布局。据悉,成华区以环城生态区建设为龙头,突出抓好北湖水库、龙潭水生作物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在本月底前完成龙潭水生作物区实施规划的审批工作,力争年底启动建设,积极配合市土地储备中心做好北湖水库规划、建设工作以及石马片区搬迁整理工作,力争尽早取得环城生态区生态用地内配套服务设施用地控制最终详规图,加快熊猫小镇配套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同时,高标准建设圣灯、二仙桥、海滨等6个市政公园绿地,切实做好生活垃圾转运站、公厕等市政设施的建设工作,使良好人居环境成为成华的鲜明优势。
大城市,细管理。成华区将进一步深化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大程度发挥生态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持续开展棚户区改造、老旧院落整治等“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做好示范片区管理经验推广运用工作,促进全区基础设施与管理水平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