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走进成华 | 商会概况 | 信息动态 | 会员之窗 | 服务平台 | 参政议政 | 政策法规 | 党建工作 | 公告通知 | 法律服务 | 信息公开
信息动态
 

 

当前位置:信息动态 > 时政要闻 > 正文
成华奋力打造“现代城东 宜人成华”
时间:2016-02-03 15:15:17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 查看次数:3882 字号:【

今年力争实施项目430个、完成投资420亿元以上,力争“北改”实施项目220个、完成投资270亿元,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全年新引进注册总部型企业40家以上,GDP增长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上周五,成华区召开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明确了2016年经济工作发展等系列目标任务。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总体部署,该区将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瞄准高端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三大目标,坚持“稳中奋进、统筹发展”主基调,奋力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五大新突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北改”优城典范区、创新创业引领区、绿色生态宜人区、社会治理标杆区、共享富民幸福区“六区建设”,努力争做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示范区和经济发展强区,全力打造“现代城东,宜人成华”。

全年实施项目430个 争做“经济发展强区”

成华区今年将围绕解决“投什么、谁来投、投得快”三大关键问题,力争全年实施项目430个、完成投资420亿元以上,为加快“经济发展强区”建设夯实基础。

据介绍,将着力引导资金集中投向北改、棚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服务业和工业发展等重点需求领域,力争北改实施项目220个、完成投资270亿元,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在吸引民间资本扩大向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方面,将在PPP模式上取得新的突破,积极创新机制,通过政府投资撬动社会投资,把民间资本转化为投资增长的“源头活水”。同时,进一步不断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全年新开工面积450万平方米以上(商业180万平方米)、竣工400万平方米(商业120万平方米)。

同时,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和能级,大力拓展定制服务、网络购物等新兴商业模式,在文化旅游、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等领域培育消费点。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开展城市营销活动,做大做强慕尼黑啤酒节、天府国际旅游节、成华购物节等消费性节庆活动,加快打造商品消费、文化消费、服务消费“三位一体”的国际购物天堂,今年力争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

加强六大产业功能区建设 争做“转型发展示范区”

成华区将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六大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强三优二”步伐,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区域转型升级。

“把六大产业功能区作为成华加快发展的‘主战场’,按照‘一圈二城三区’的规划布局,促进要素向功能区倾斜、产业向功能区集聚,构建全域覆盖、多极支撑的发展格局。”成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将建设路商圈打造为全区核心经济增长极,力争全年销售额达140亿以上外,成华区将龙潭总部经济城、新客站城际商旅城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极核,打造中西部“总部经济新标杆”“枢纽经济核心区”。力争全年龙潭总部经济城新开工及在建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技工贸总收入突破590亿元;新客站城际商旅城在建商业面积80万平方米,完成楼宇招商100万平方米以上。此外,加快八里庄创意商务区、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的土地整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打造“成都市城市副中心”“城北枢纽经济核心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强三”方面,该区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商贸商务、信息服务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都市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优二”领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现代都市工业,引进工业总部、工业设计、技术开发、检验检测及中试平台项目等优质项目。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6%。围绕建设创新创业引领区目标,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着力打造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和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园,特别是在航空航天信息安全、核技术应用和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将创业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

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建设“国际化新成华”

成华区提出紧抓城市群建设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成都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建设,发挥成华区桥头堡的作用,以双向开放实现跨地域要素的有序流动,积极融入区域开放合作进程,形成互利互惠、全作共赢格局。

继续优化投资结构,加强品牌营销,吸引更优企业、更多资本聚集成华区,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发展,增强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启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好降低融资成本、减税减费、简政放权的政策“组合拳”。依托“双创”“互联网+”,发掘劳动力、土地、资金等传统要素潜力,纵深推进其他各领域改革,加快在服务治理“大联动”、行政审批、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据了解,继宜家家居、英迪格酒店、富士胶片、永旺幻想、百汇医疗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成华区后,该区确保全年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家以上、注册总部型企业40家以上、新签约重大项目20个以上、重大项目落地10个以上、实际到位内资274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以上。为实现这个目标,成华区将引进和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教育、医疗、文化、咨询和酒店、写字楼等商务管理机构,加快建设国际商务社区,完善适应国际化产业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对国际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承载力,力争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推动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广泛汇聚成华。

推进教科文民生工程 争创“共享富民幸福区”

今年,成华区将教育、卫生和文化服务作为改善民生的着力重点。

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实施“学校品牌发展计划”,巩固高中教育质量全市领先水平,积极争创“全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面提升成华教育品质;加快百汇国际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龙潭医院、新生堂妇儿专科医院等优质医疗机构建设,全力争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区;发展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成华区邻里文化节等文化惠民活动。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建立区社会关爱援助中心。成华区还将依托区域服务治理“大联动”数据中心、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设计研发“成华区家空间社区互助救助信息化系统”,着力将驻区资源转变为互助救助“资本”,创新拓展精准扶贫领域。盘活和优化配置社区医疗、社区养老、社区服务等资源,推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医养结合”等养老模式,加快形成标准化、多元化养老格局。坚持精准扶贫,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切实抓好对口扶贫开发工作,确保援建丹巴2012-2016五年规划顺利完成……

创新“实验区+大联动” 打造“社会治理标杆区”

今年,成华区将继续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为总揽,以区域服务治理“大联动”体系建设为支撑,积极探索“互联网+服务治理”的双轮驱动智慧治理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做到“在服务中治理、在治理中服务”,进一步探索形成社会治理和服务新的标准、规范,推动社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着力打造“社会治理标杆区”。

下一步,成华区将主要立足“改革空间最大化、机制创新最优化、制度设计科学化、队伍配置合理化、服务治理信息化”,进一步深化“大联动”体系线上线下的社会治理新机制,抓好系统推进,完善综合配套改革创新。一是通过“实验区”建设,将形成以“细自治、强服务、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院落+社团”微自治体系,提升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依托社会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切实推进社区减负增效,构建政务服务+志愿服务+市场社会等多元参与的社区综合服务新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活力;构建互联网+社工、社区、社团、社会“四社联动”新机制,提升基层社会自我调剂、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二是大联动以“联动发现问题、联动解决问题”为思路,立足“互联网+服务治理”,通过政府全域信息化机制建设和区域服务治理“大数据”沉淀、共享、挖掘、使用,提升行政效能、扩大社会服务、强化基础治理。三是“实验区+大联动”双轮驱动智慧治理新模式则提出打造集成高效的“公共服务综合云平台”、精细可控的“社会治理综合云平台”、专业个性的“社会服务云平台”,推行社会服务O2O互动机制,大力推进“社会服务专业化可选择”“社区服务适时化可在线”“政务服务个性化可定制”,加快“网上政府”建设,促进B2G、R2G新型政企政民关系建设,着力探索构建“实验区+大联动”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的“智慧治理”互动新模式。

成都市成华区工商联 版权所有 2008-2025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东3段148号 邮政编码:610051

联系电话:028-84310789【工作日09:00-12:00;13:00-17:00】

蜀ICP备20230020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