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活力,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我区日前发布了《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到2020年,汇集科技创业者5000人,孵化科技型企业达到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企业达到100家……
为创新创业人才“铺红毯”实施“两计划”“四支持”
根据《实施意见》,为鼓励青年大学生创业,我区将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驻区高校、院所设立创业俱乐部,对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创办实体和孵化创业项目的,按规定给予创业补助;实施青年创业促进计划——为通过项目评审的创业青年发放3—10万免息、免担保创业启动资金贷款,并匹配专家导师开展“一对一”创业帮扶。
“为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我区还将深入落实市属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政策。”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具体而言包括“四支持”——支持财政性资金设立的试点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经原单位同意,离岗创业人员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支持用人单位建立相应管理办法,签订或变更聘用合同时明确科技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创业人员依法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社会保险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等方面的权益,创业人员离岗期满后应返原单位工作或按规定办理辞聘(辞职)、解聘(辞退)手续;支持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改革试点,实行职务发明成果转化和股权分红激励,建立科研人员自主处置、全面放开的成果转化机制;支持驻区高校院所在编在岗科技人才到我区企业兼职从事创新创业服务活动。
建载体拓渠道搭平台优环境充分释放成华创新创业活力
据悉,为进一步加强公共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我区将鼓励、吸引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孵化大楼、孵化园区等新型孵化平台和众创空间,对新认定的国家、省、市、区孵化载体,给予10—30万元奖励。加快创新型孵化器建设,支持“四院三司”依托自身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打造“孵化器+商业空间”等新型创业社区,加快形成技术服务和现代信息服务产业集群。优化专业孵化器建设,依托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优势学科和人才优势,加快打造集创新研发、科技企业孵化、创业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推进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围绕784老厂区、龙潭总部经济城等区域,规划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加速器,为孵化毕业企业提供更大的研发和生产空间,培育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
我区还将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的结合,不断拓宽融资渠道——联合成都技术转移集团、市中小担保公司共同建立“成华科创贷”,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驻区高校设立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完善上市和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推动创业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融资……
同时,为完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我区将依托“成华科创贷”、成都银行等建立服务平台,鼓励银行、担保公司、创投机构等为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搭建工商注册、专利申请、检验检测等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并建立集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等后续服务为一体的创业促进中心……
而为在辖区充分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释放成华创造活力,我区除将积极推广优秀创业企业及创业团队的先进模式和经验,宣传典型创业企业和创业人才外,还将打造创业领军人物聚集的“创业群落”,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和创业团队落户成华;并大力支持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业训练营、创业沙龙创业交流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