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走进成华 | 商会概况 | 信息动态 | 会员之窗 | 服务平台 | 参政议政 | 政策法规 | 党建工作 | 公告通知 | 法律服务 | 信息公开
信息动态
 

 

当前位置:信息动态 > 时政要闻 > 正文
成华 产城融合、轴线支撑、组团发展
时间:2015-03-03 14:38:23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 查看次数:2570 字号:【

上项目、抓投资、促建设……人勤春早,春节大假刚过,成华区六大产业功能区建设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掀起了新一轮项目建设和招大引强热潮,处处呈现出一派忙碌的火热场景。

“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加快‘五个转型升级’,我们结合辖区资源禀赋特点和城市发展规划,将全区划分为建设路商圈、新客站城际商旅城、龙潭总部经济城、八里庄二仙桥创意商务区、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六大产业功能区,通过‘一圈’引领、‘二城’崛起、‘三区’突破,构建多点多极支撑、梯次竞相发展新格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现代城东、宜人成华”的发展定位,坚持高端发展、组团发展、创新发展,加快六大产业功能区建设,不断壮大各功能组团体量规模和品质,提升综合效益,打造产业集聚度高、辐射带动强的产业发展新高地,是中心城区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必然选择。今年该区将实施经济社会项目400个以上,完成投资430亿元。其中新开工建设项目130个以上,完成投资约170亿元,新开工面积600万平方米、竣工400万平方米。“良好开局既是提振发展信心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的重要保证,所以一开年各级各部门就卯足了干劲。”

优化空间结构 提升产业支撑力

成华区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互联互通建设的契机,按照“产城融合、轴线支撑、组团发展”的思路,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方向,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做强产业支撑,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后劲和核心竞争力。

立足“轴线支撑”

加快现代交通体系建设

“一个地方的地理区位不能改变,但是交通区位、经济区位却是可以改变的。”成都市规划院有关专家称,成华区位优势明显,尤其是随着成都新客站交通大枢纽对经济带动聚集效益的日益显现,目前该区正以“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新视野,突破思维定式、加快思维转变,加快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将加快推动成华区“过境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变。

一是建设城际交通“主枢纽”,提升打造新客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核心区立体慢行交通体系,积极协调促进五桂桥汽车站搬迁,加快实现新客站与机场、市域路网互联互通,促进全区路网更好融入全省全市交通大循环。二是打通城市交通“大动脉”,着力加密路网、消除交通梗阻,今年概算投入18.5亿元,实施41个道路建设项目,重点打造致力路下穿、玉双路东延线、双龙路等骨干道路10条,打通人民塘路二期等断头路7条,年内力争全区路网密度提升至6.3千米/平方公里。三是畅通片区交通“小血管”,积极推进“小街区规制”规划建设,突破由主次干道围合而成的超大“封闭街区”,增强小街区和院落的可步行性、通达性和人情味,完善城市毛细血管、打通城市微循环,进一步缓解主次干道的交通拥堵。

立足“产城融合”

优化城市规划设计

成华区围绕“一核三轴六区”产业功能区,坚持“四态合一”理念,全面优化提升各个组团的产业层次和功能品质,使之成为牵引成华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在中心城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各产业功能区合理设置商业、住宅、生活配套、生态等用地比例,同步规划文教、卫生、体育、城市管理等公共设施,大力促进功能区之间城市规划互融、基础设施互通、产业发展互补、公共服务互联,着力打造紧密承接、梯度推进、抱团融合、功能复合的新型城市发展组团。在推进“北改”“棚改”工程中,成华区还将高度重视城市有机更新,保护好工业文明、熊猫文化、客家文化、古蜀禅茶文化等文化“根脉”和历史“年轮”,使城市人文精神和历史记忆代代相传。

坚持组团发展 提升产业竞争力

成华区“一圈二城三区”产业功能区既是经济发展的“高地”,又是辐射带动的“发射器”。各产业功能区按照“产城融合、轴线支撑、组团发展”的要求,加快壮大体量规模、提升综合效益,打造产业集聚度高、辐射带动强的产业发展新高地。

“一圈”提升品质

坚持高端发展

建成新兴百亿商圈发展典范

恒河广场正式进行深基坑作业,原电子宾馆地块三年后变身为写字楼、购物中心、住宅于一体的商业综合地标;将成华作为布局成都市场首秀的全球酒店巨头卡尔森·丽笙酒店正进行内外装工程,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开门迎客;特色楼宇方面,电子科研总部基地——电子十一院成都总部目前进行基坑主体负二层施工……

“以建设路商业大街和二环路发展轴为主体的T型商业走廊今年将全面打通。”据成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建设路商圈形成了华润万象城片区、东郊记忆-SM广场片区、幸福里“北改”第一街片区、财富又一城片区、成都华联-钻石广场片区、成都339片区等重点板块,将立足“高端发展、成长型、服务型”进行“小街区规划”编制,构建“点轴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购物中心,巩固领先发展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影响力城市综合体、亿元楼宇、五星级酒店群落为主要载体的高端产业集聚地,加快推动成华区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一个个五星级酒店、城市综合体、写字楼宇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预计到2016年,建设路商圈将有3座五星级酒店陆续投入使用,另有泰合思源酒店、茂御酒店2座五星级酒店完成建设。

“二城”崛起

坚持创新发展

打造总部新标杆和城东枢纽经济核心区

龙潭总部基地也从最初的都市工业园区升级为龙潭总部经济城,正积极探索出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打造产城相融互动、发展体系完备,集聚规模大、综合效益优、发展环境佳的中西部“总部经济发展新标杆”;新客站城际商旅城抓住提升打造新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契机,着力打造立足成都、辐射中西部、面向全国的城东枢纽经济核心区。

“目前我们正全力打造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成都北斗技术应用产业园,加快龙潭总部经济城技工贸总收入向‘千亿产业园区’迈进。”龙潭总部经济城已累计建成各类总部载体380万平方米,引进各类企业1300余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企业589家,从最初的都市工业园区转型为以中国二重、中国节能、中国航天、香港利星行等品牌企业为龙头,逐步聚集形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及建筑工程三大主导产业集群的总部经济城。今年龙潭总部经济城计划新开工及在建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竣工30万平方米以上,技工贸总收入突破550亿元,打造产城相融互动、发展体系完备,集聚规模大、综合效益优、发展环境佳的中西部“总部经济发展新标杆”。

“紧临龙潭总部经济城的新客站城际商旅城则依托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产业新支撑,打造城市新引擎。”按照规划,该片区将首先打造集甲级写字楼、星级酒店、大型超市、品牌旗舰店、电影院、室内大型真冰场、中央公园、名校等为一体的地标性城市综合体和城东CBD。 “随着成绵乐、成渝高铁的陆续开通,新客站城际商旅城的人流物流将呈‘井喷式’增长,为加快城际商旅城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截至目前,最早落户东客站片区的龙之梦新城在建面积现已达117万平方米。今年将有港澳中心等5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年内在建商业面积将达到320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

“三区”突破

坚持组团发展

打造产业新高地

“相较于‘一圈’、‘二城’,位于二环路以外的八里庄创意商务区、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三大功能区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空间大,后发优势更明显,将形成新的产业高地。

在功能定位上,更突出了错位发展、组团发展的理念。”成华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成华区将抓住“北改”、“棚改”等机遇,积极推动土地整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实现城市转型升级的突破。特别是加快蜀龙路五期、人民塘至熊猫大道一线、致力路下穿铁路隧道等骨干路网建设,疏通三大产业功能区连接,着力引进一批专业实力强、成功经验多的商业地产开发企业,高水平进行规划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地铁上盖物业等,以核心区的突破,示范带动区域整体推进,形成城市连片更新、产业集中发展、项目成批实施的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局面。

按照规划,八里庄创意商务区将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现代商务产业,与成都理工大学经济圈融为一体,有效促进全区现代商贸、商务服务、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今年将实现铁塔厂、106仓库等地块上市,加速推进龙光世纪中心等11个项目建设,并同步建设大型绿化公园、市政道路及小学、幼儿园等配套设施。

“在‘北改’利好政策的鼓舞下,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建设进程最快、变化最大。”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推进办主任肖伟介绍说,其中三环路川陕立交桥周围在建设项目最多。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的富森美家居提档升级改造一期工程仅用10个月就完成了主体建设。位于富森美家居附近,还有由世界级家居企业宜家投资10亿元的宜家家居成华旗舰店以及乐居美家广场、金科中心、华润熙悦广场等大批在建设项目,根据《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案,该片区将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新高地。

按计划,今年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有望实现200亩土地上市,开工建设一里塘二期、丛树一期新型社区,加快推进北湖国际城商业中心、上东国际酒店、上古天地、北城中央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国际化、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都市生态旅游目的地和“成都北城副中心”。

成都市成华区工商联 版权所有 2008-2025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东3段148号 邮政编码:610051

联系电话:028-84310789【工作日09:00-12:00;13:00-17:00】

蜀ICP备20230020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