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新研发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已运用到东风风神汽车10条自动化生产线,该技术完全可以替代进口设备。”在该品牌一款新车的首发现场,成都宝玛焊接负责人骄傲地表示。近年来,作为从事汽车焊接技术研发的成华区本土民营企业,成焊宝玛实现年产值近4亿元,并保持每年10%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省传统制造业转型高端的成功代表。
成焊宝玛无疑是成华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成华区主要经济指标在中心城区实现“七个第一”、“四个第二”、GDP(地区生产总值)达485.6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40.2亿元,同比增长8%,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49.5%。
成华区脱胎于老工业基地,从以前国企的“一统天下”到现在民企占到“半壁江山”。亮眼数据的背后,凝聚着成华区广大民营企业的不懈努力,也反映了成华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随着‘北改’工程和‘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社会转轨’(一升两转)的深入推进,成华迎来民营经济发展的春天。”在谈到新经济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行业平台作用,成华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区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康萍涛表示,成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成立了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民营经济发展统计监测、部门联动、走访调研等工作机制,特别是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协调解决民营企业的困难和问题。
借力“北改”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核心提示:为抢抓“北改”机遇,成华区以市场调迁、企业自改、招商引资等工作为重点,发挥龙头企业示范效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北改”。目前民营企业参与该区“北改”项目73个,投资总额达452亿元,富森·美家居、协信幸福里等项目已成为成华区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标杆项目。
“‘北改’对企业来说,是一个谋求发展的契机。没有‘北改’,我们启动速度不会那么快,提升档次不会那么高。”成都富森美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宝龙坦言。据悉,“北改”工程启动之初,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宣传,作为区工商联主席单位的富森·美家居抓住机遇,率先启动自我提升计划,并成为我市第一个享受“北改”优惠政策的企业和项目。按照提档升级计划,富森美家居将投资80亿元,打造全国首家以“家需求”、“家消费”为主题的“超级购物综合体”,实现了从低端建材批发市场业态到大型城市综合体的蜕变。
目前,富森·美家居一期工程已提前完成主体工程,预计春节前完成装修,明年5月投入使用。升级改造全部完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00亿元。在本土家居行业龙头企业的自主提升改造带动下,周边宜家成华旗舰店、乐居美家广场、家商智慧家居广场等家居产业项目也纷纷加快推进,一个全新的现代居家产业集群正在白莲池片区崛起。
10多专业市场、上万户商家需要搬迁。怎么搬?搬到哪里去?……成华“北改”所面临的艰巨“腾笼”局面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以512建材市场搬迁为例,面对调迁重任,成华区工商联利用商会优势,发动会员单位,通过走访商家、政策宣讲、现场举办招商会等方式,携手四川重庆商会促成了“北改市场第一搬”。“为了给商家们讲明新市场的便利,我们掐着表、陪着商家从老市场到新市场跑一趟,得出了半个小时就到新市场的真实时间。”注重细节,全心服务商家的工作态度,让成华区工商联通过了市场调迁这个重要环节的考验,赢得了商家的信任和尊重,辖区民营企业参与“北改”热情高涨,加速转型升级。
“北改”加速了城北众多专业市场外迁,为成华产业转型升级腾出发展空间,成华区工商联以此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异地商会和行业商会的平台优势,邀请名企巨头来成华实地考察投资。目前,已成功引进四川重庆商会大厦和成都台州商会大厦落户成华区。据四川重庆商会负责人介绍,四川重庆商会大厦预计2016年6月投入使用,已有200多家会员单位达成入驻意向。
内联外引
助推民营经济聚集发展
核心提示:成华区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根据这一战略思想,该区工商联 发挥民经办牵头作用,联合经科、商务、投促等职能部门,通过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培育新兴产业等举措,引导民营企业瞄准产业高端,坚持创新驱动,集聚发展,扩大民营经济规模。
今年龙潭总部城项目投资推介会上,机械装备、环保节能、电子信息三大支柱性产业招商成效明显。“这是我们按照转型升级要求,创新招商方式,开展产业招商、规划招商的成果。”现场,成华区一位长期活跃在招商一线的工作人员表示,仅机械装备产业一项,龙潭总部城就形成了以三方电气、宝玛科技等国家级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为龙头,集聚了85家从事重型机械、重大技术装备等尖端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机电行业研发总部。
为创新招商方式,成华区工商联联合各产业主管部门,梳理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的国内500强、行业排位前10名的龙头民营企业,按产业布局制定招商实施方案,利用《财富》全球论坛、华商大会和西博会的后续影响力,借力“中外企业四川行”等省、市重大活动平台,积极主动“走出去”,重点对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韩国、新加坡等,吸引相关企业落户成华,带动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引进。
“楼宇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成华朝着产业高端迈进奠定了坚实载体。”康萍涛告诉我们,目前在电子科大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已集聚艾瑞咨询、华智和信、青牛支付、四川搜啦、云创新等移动电子商务企业;高地中心和成都华联东环广场为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提供金融服务,已集聚亚联财、普益财富等金融企业。
针对辖区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研发力量较强的特点,近年来,成华区不断加大对高校、企业申报各类技术创新项目的引导和扶持力度,鼓励和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今年1-9月,成华区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445件,位居五城区第一。特别是围绕“培育发展三大特色产业、建立财政投入引导机制、强化政策保障、拓展载体空间、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六大重点内容,加快推进“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创新发展,打造创新驱动发展试点区。2014年上半年,知识经济圈实现产值58亿元,新增创新型企业3家,新认定技术中心1户,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5亿元。目前,“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已列入成都市创新驱动发展试点区。
贴近服务
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
核心提示:为搭建政府和企业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更好服务辖区企业,成华区工商联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问效于企”,建立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制度”、“重点企业走访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来自成华区工商局数据显示,今年1-9月,该区新注册企业6723户,同比增长80.87%。特别是8、9月份连续两个单月新注册数历史性位列五城区第一,其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区域发展活力和潜力进一步凸显。
由此不难看出,随着成华区“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社会转轨”的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已经从之前弱小、不成气候的状态,逐渐发展为当前成华经济社会的重要力量。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服务,成华区工商联一直在进行不断探索与实践。
区领导与民营企业“一对一”座谈,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是促进“政企沟通”的有效平台。近两年来成华区先后召开了5次“民营企业座谈会”,累计协调解决了83家民营企业提出的121个问题及建议。今年4月,在成华区政府主要领导出席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成都龙潭裕都有限公司希望新增由市区到龙潭水乡景区的公交线路,会议结束后,成华区交通市政局即与市公交集团公司现场踏勘,新增龙潭工业园——牛王庙公交,并计划途经龙潭水乡景区区域,目前新线路已开通运行。此外,成都风雅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希望在申请专利时能给予支持,成华区经科局立即协调办理,目前成华区已出台了《成华区专利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作为企业管理经营者,对很多新政策都不熟悉,现在有了这本政策‘百宝书’,国家、省、市、区在税收、扶持、奖励等相关政策一目了然,非常实用。”在“成华区民营企业政策培训会”上,参会企业代表对成华区工商联编印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汇编》赞不绝口。“这次2000册资料都发放完了,参会企业人手一本,很多参会企业在现场就仔细研读起来。”成华区工商联工作人员表示。
为了搭建民营企业专业法律服务平台,今年10月,成华区工商联与区司法局、四川嘉冠律师事务所共同成立了“成华区工商联维权中心”,为会员企业提供法律宣传、咨询、培训、调研及案件办理等服务,此举乃全省首创。自该中心成立以来,已组织法律培训2次,接待企业咨询100余人次,提供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例。
“对工商联来说,服务企业没有终点。2014年即将过去,预示着今年的成绩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明年我们将以改革创新为引领,立足促进”两个健康“,在发展壮大会员队伍、完善商会服务功能、推动产业功能区建设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谈及明年工作,康萍涛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