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我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各项任务。昨日,记者从四川省工商登记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成都、泸州、遂宁、甘孜4个市(州)将选定一定范围开展“先照后证”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工商登记前置许可项由原来的130项大幅缩减为13项,除涉及市场主体机构设立审批事项予以保留外,其余涉及市场主体经营项目、经营资格的,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
市工商局副局长陈春建表示,成都目前已有9个区(市)县提交了“先照后证”试点区域的申请,我市将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选点,争取于8月展开试点工作。
登记前置许可压缩90%
传统的登记方式“先证后照”,是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经营资格的登记相统一,申请人在办理营业执照前必须到相关部门办理相关前置许可审批文件。由于前置审批项目多,审批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准入“门槛”。没有主管部门的前置许可,申请人无法拿到企业营业执照。
“没有营业执照就等于没有主体资格,经营者无法租赁场地、采购设备或签订用工合同等,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陈春建表示,推行“先照后证”制度后,申请人可以先拿到营业执照,再根据行业需要办理相关经营许可证。“这段时间内,未办理行政审批的企业依然不能营业,但申请人可以进行筹建企业的准备工作,同时完成‘后置审批’环节。”
新发布的《实施方案》中明确,将在成都、泸州、遂宁、甘孜4个市(州)选择一定范围开展“先照后证”试点工作,除涉及市场主体机构设立审批事项予以保留外,其余涉及市场主体经营项目、经营资格的,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试点地区工商登记前置许可项由原来的130项大幅缩减至13项,包括外商投资、公共航空运输、医疗、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法律法规设定的属于市场主体资格审批事项的行业和领域,压缩率达90%。
9区(市)县提交试点申请
据陈春建介绍,我市目前已有9个区(市)县提交了“先照后证”试点区域的申请,范围不仅囊括锦江区、武侯区等中心城区区域,更包含二三圈层区(市)县。“我们将根据评估结果,尽量使试点区域能够充分反映成都市经济发展状况。”陈春建表示,一圈层区域服务业相对发达,二圈层则可能是生产制造业的代表区域,三圈层有较多的农业、养殖业等行业,试点选取将注意平衡,综合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在三个圈层分别选择代表性区域实施试点工作。“我们将争取在今年8月开展具体试点工作。”
企业需审批事项及时公示
工商营业执照拿到后,若企业不及时办理相关行政审批,又该如何监管?陈春建表示,“先照后证”的改革并不是指取消“证”的审批,工商部门也将及时披露需要审批事项的企业信息,以供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
据悉,成都将在已有的成都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基础上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以各方共享的信息数据对申请人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管。“工商部门一旦发了营业执照,就会把该企业需要核定的经营范围、需要进行审批的事项在该平台进行公布,相关的行政审批机关都可以从这里调取资料,明确该企业办理行政审批时间。一旦当事人逾期未到,就将会有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查。”陈春建说。
按照《实施方案》,下一步全省还将推行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黑名单”)、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制度。陈春建表示,当年未进行年度申报的企业、擅自变更经营地址后未到工商机关进行申报的企业都会被载入异常名录,连续三年进入异常名录的企业就将进入“黑名单”,但若三年内改正了行为,则将从异常名录中剔除。“进入黑名单后,企业可能会被吊销营业执照,或再次投资时法定代表人和股东会受到限制,形成‘一处受限,处处受限’局面。”
《实施方案》明确
三方面改革任务
1放宽市场主体准入
A.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
B.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C.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
D.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
E.逐步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
2 实行“先照后证”试点
试点地区工商登记前置许可项由原来的130项大幅缩减为13项,除一些特殊主体设立外,创业者可先拿执照后办许可。
3 加强后续监管
A.构建全省集中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B.实行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黑名单”)、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制度。
C.建立企业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社会共治”新格局。
新闻链接>>>
登记制度改革促进我省经济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省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截至6月底,全省各类市场主体(含分支机构)达到334.78万户,注册资本(出资金额)4265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16.2%。其中,3月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来,至6月全省新登记各类企业5.6万户,占上半年全省新登记企业的82.4%,同比增长67.7%;注册资本(金)2707.79亿元,占上半年全省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金)的84.8%,同比增长114.4%;两项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改革与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结合,激发民间投资创业热情。3-6月,我省私营企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新登记私营企业5.29万户,同比增长70.67%;注册资本2186.53亿元,同比增长149.74%。截至目前,全省私营企业已达57.82万户,注册资本19418.8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