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改”工程,目前我市启动实施的最大的惠民工程。“努力使‘北改’工程成为一号廉洁工程。”成华纪委(监察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坚持围绕“北改”强监督、提效能、促廉洁,积极建立防控管“三位一体”纪律保障机制,突出预防重点、强化立体监督、严格效能问责,对436个“北改”工程项目的风险岗位、风险点和风险节点进行全程监控,使“隐性权力”显性化,纪检干部全程介入关键环节。同时,对关键岗位进行“人盯事”“人盯人”立体式的监督防控,督促效能提升,全力打造“阳光北改、廉洁北改”,目前取得了良好成效。
预防“三个环节”
盯紧19147个风险点
2012年至今,成华区推进实施“北改”工程,已完成财政投入75亿元,实现土地上市1120亩,启动项目436个。
“公开透明是最好的监督方式。”成华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夏兴志告诉记者,成华区“北改”区域55平方公里,除实施了上百个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项目外,还同步实施37个企业自改项目、20多个专业市场调迁,土地和市场的权属趋于零散和多元化,利益关系比较复杂。因此,该区从三个环节进行重点防控。
一是紧盯重点项目“防”推进不力。及时出台《关于加强监督检查保障“北改”工程等区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顺利推进的实施方案》和《全区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督查督办任务分解办法》,按照“一个区领导、一个功能区、一个(产业)推进办、一个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原则,对436个重点项目分片包干、对口联系工作推进机制、区纪委监察局和区目督办联合监督常态工作机制。二是紧盯重点岗位“防”履职风险。针对“北改”工程涉及的部门和街道,将分管区级领导、局级领导、科室负责人作为高风险岗位预防重点,加强对岗位责任人履职情况的监督。同时,针对“北改”涉及的重点岗位,利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岗位风险梳理、风险信息采集、防控管理等配套制度建设,梳理出风险岗位2062个,对19147个风险点落实了防控措施。三是紧盯重点领域“防”职务犯罪。区纪委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针对当前工程建设、土地拆迁、项目监管等领域的职务犯罪特点,建立了快速办理机制,对涉及“北改”的案件实行快审快诉。同时通过查办案件,发现问题,督导相关单位建章立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3份,督促建章立制15个,切实预防职务犯罪。
监控“三个层次”
436个项目在线监督
“北改”工程启动之初,成华区发挥6个派出纪工委的作用,分别负责联系相关部门,纪检干部采取驻点跟踪、调查的方式,带着问题直接参与征地拆迁各项工作,监督关键环节、关键岗位。
强化社会监督控“点”。进一步完善行政效能监测网络,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工作机制,优化设置21个工作站、1260个监测点。邀请特邀监督员、廉情监督员、行风监督员42名,成立“北改”4大产业功能区的“阳光拆迁”义务监督小组,首创“北改”拆迁“阳光评议”制度,邀请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北改”监督,并同步加强有关北城改造政策的宣传教育、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等工作,促进“北改”工程有序推进。
强化专门监督控“线”。采取区纪委立项督查、派出机构分片督查方式,由6个纪工委牵头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区436个“北改”项目,实行分片联系、跟踪服务、全程监督——区委区政府目督办“督进度、督质量”,区纪委监察局“督效能、督廉洁”,坚决防止重大决策落实不到位、重大项目推进不到位。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监督检查1300余次,对28个未按计划推进的工程项目进行了重点督办。
强化“制度设计+数字化”监督控“面”。成华区发挥全国首个岗位风险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加大重大投资项目审批服务电子监察力度,实现“隐性权力”显性化,强化“北改”工程实施情况监督。加大重大投资项目审批服务电子监察力度,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了一批问题。充分运用政府投资项目网上公示平台加强项目监管,设立“北改”工程群众热线,开通网络问政平台,受理咨询答疑500余人次,收到合理化建议100余条。
实施“三个强化”
探索重点工程监督长效机制
“‘北改’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对成华区执行力是一个考验。”夏兴志表示,除了反腐倡廉,纪检监察机关的另一项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管控长效机制。“治理‘四风’问题,以及工作中的拖、懒、散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督查督办管“事”。坚持重大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将“北改”项目推进责任全部落实到相关街道和区级部门,明确效能督查的总体要求、重点内容以及问责方式、问责程序,建立区纪委监察局分片督查、项目业主单位交叉检查相结合的督查机制,推动整改问题300余个,优化有关工作流程7项。实行“以督查倒逼落实、以通报倒逼整改、以目标倒逼进度”的督查通报机制。截至目前,区级领导带头督查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310人次,督促解决问题113个。
强化考核激励管“位”。坚持将“北改”作为检验和锻炼干部的主战场,对在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执行不力、推进不力的,向区委建议适时调整工作岗位,对在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开拓进取、成绩突出的,向区委提出予以提拔重用建议。截至目前,共在“北改”一线选任干部10人,其中正局级5人、副局级5人。
强化效能问责管“人”。建立区级干部、区管干部、一般干部“三级”和效能警示、告诫、整改“三单”问责机制。
截至目前,对3个单位发出“效能警示书”,对7个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对6名工作人员实施了问责处理,促进了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在实处、取得实效。(来自: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