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区委书记刘玉泉就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进一步促进全区各项工作情况,接受了成都电视台专访。刘玉泉表示,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大精神,就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兴市战略”,打好“五大兴区战役”,加快“中西部综合实力一流城区”和“精品城区、美丽成华”建设,为成都建设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作出积极贡献。
调结构
打好“五大兴区战役”
实现经济转型发展
“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城市做优做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培育开放型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在接受采访时,刘玉泉表示,未来,成华将通过打好“五大兴区战役”,实现转型发展。首先是打好交通兴城大会战,通过交通枢纽的建设,提升成华区位优势。其次,规划先行,打好产业倍增翻身战。在新的一轮发展中,成华围绕二环路、2.5环、新成华大道三条轴线,规划了6个产业功能区,通过这6个产业功能区的错位发展,提升区域产业发展和后续发展的力量。第三,加强招商引资,打好“开放活城”突破战。我区提出了要围绕以总部经济发展为龙头,以现代商务、现代商贸和新兴房地产为支撑和以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都市旅游为特色的“133”产业实施战略。围绕这个主导战略,来实施招大引强,实现产业聚集。最后,打好“北改”优城攻坚战。“北改”工程是我市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实施“北改”攻坚战的过程中,我区将始终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来实施,既达到城市形态的改变,更要达到产业业态的提升。
重生态
八里庄二仙桥片区
将建中心城区最大市政公园
“要落实好这次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成华要建设美丽成华,要在两个方面加快建设。”刘玉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一方面,我区将通过新一轮规划,特别是“北改”和环城生态带的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更高水平的建设。据介绍,未来在八里庄二仙桥片区,我区将增加三个大型公园,其中一个公园将达到370亩左右,届时将成为中心城区最大的市政公园。
另一方面,我区将加大对水环境的治理,对原有的设施进行提档升级,使城市的地下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天更蓝、水更清”的宜人居住环境。通过“北改”,将北城改造得更加宜居、宜人。
刘玉泉表示,“北改”并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按照“四态合一”的理念来实施,在“北改”过程中,我区专门梳理了值得今后保留、倡导和发扬的几个方面,包括传统的工业文明和熊猫文化等。据介绍,在昭觉寺片区的改造过程中,我区将昭觉寺的禅茶文化融入其中,使传统的文化传承在城市新的建设以及建筑业态中体现出来,把文化传统传承下去,既体现现代文明,又体现传统文化。
惠民生
300多个老旧院落
将于明年整治完毕
在民生方面,刘玉泉介绍到,我区将不断完善社区、院落等基层治理机制,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探索构建“全域社区”公共服务均等体系,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的良性互动。
“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和党委,我们必须要按照问需于民和问计于民的要求来落实好。”刘玉泉表示。
据介绍,今年我区进行了财政体系大改革,把财政保政府向保民生转变,把更多的财力转向民生,把为民服务的内容纳入财政预算当中,通过压缩一般支出,增大民生投入,包括向街道、社区财政转移,让直接面对老百姓的基层政府有更强的能力为老百姓做事。
同时,对管理服务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我区在街道实行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服务的相对分离,街道实现了办一件事情、进一个门、找一个人,一类事在一个科室办完,实现社会事业、城市管理、社会稳定、社会建设归类处理;把原来的经济发展相对独立出去,成立了投促中心管发展,街道主要精力抢抓管理和服务,让管理和服务更精细化。在社区,我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最贴切的服务。涉及老百姓的救助、就业等80多事项全部下到街道、社区,并通过网格化管理员深入院落,把老百姓的诉求反馈回来,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解决。
另外,今年我区实施了老旧院落的整治和院落自治组织的建立,今年我区实施了155个院落,明年我区将把剩下的300多个院落全部实施完,通过院落的综合整治,使老百姓周边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刘玉泉介绍到,这几年我区实施10大类200多项民生工程项目,今年的投入空前接近50个亿,占财政支出的绝大部分。未来我区还将进一步加大对民生的投入,特别是在就医、就学、就业、养老上加大投入,让老百姓人有普保、劳有应获、学有良教、病有适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