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走进成华 | 商会概况 | 信息动态 | 会员之窗 | 服务平台 | 参政议政 | 政策法规 | 党建工作 | 公告通知 | 法律服务 | 信息公开
信息动态
 

 

当前位置:信息动态 > 时政要闻 > 正文
“群众工作七法”助推 我区“北改”工作拿下全市多个第一
时间:2012-11-05 11:10:47 文章来源:成华区门户网站 查看次数:2570 字号:【

北改第一签”、“货运场站第一关”、“企业自主改造第一拆”、“土地上市第一拍”、“享受北改优惠政策第一单”、 “北改市场第一搬”、“北改第一个安置小区”。自全市“北改”工程启动以来,我区坚持把“北改”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党建工程来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将基层组织建设年要求与“北改”工程有机结合,探索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七法”,不仅有效加快“北改”进程,更助推我区“北改”工作在全市拿下多个第一。

  近日,“群众工作七法”受到市委组织部的高度肯定。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城东门户,我区将继续运用好“群众工作七法”,加快推进“北改”工程,争取在全市“北改”一盘棋中,始终干得最主动,走得最前列,坚决打好“北改”优城攻坚战。

无缝衔接法

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

  “这是最后两户了,商家搬离后,我们将对其房屋立即进行拆除,市场B区土地将很快整理完毕。”8月30日上午,在拆除的机器轰鸣声中,512建材市场B区的最后两家经营户搬离,标志着全市“北改市场第一搬”画上圆满句号。

  从今年3启动搬迁到彻底结束,整个512建材市场B区的搬迁工作用了不到6个月时间。速度快的背后,是我区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中心工作的强烈追求。

  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根据“北改”需要,我区坚持把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放在重要位置,将基层党组织覆盖到“北改”工作的各个领域。

  在居民院落,按照“居住就近、工作同步、行业相似、志趣相投”等原则,我区优化党组织设置,做到社区有党支部、院落有党小组、楼栋有党员代表;在专业市场、商圈、商务楼宇,我区建立起“两新”党建指导员制度,安排人员深入企业,指导建立行业党组织、商圈党组织和楼宇党组织,构建了层层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党组织体系。

  同时,为发挥“北改”区域党的基层组织作用,我区还大力实施党群活动一体化,发挥党组织在区域内、行业内、兴趣小组中对群众的联系带动作用,以“共同语言”为纽带密切党群联系。尤其是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推广工作,我区把党小组、党员发展与社区网格同步建设,在“北改”七大片区都设立了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三级责任区,明确要求责任区党员密切关注片区群众动态,做好群众情绪疏导和意见反馈,确保第一时间处理问题、第一现场化解矛盾。

骨干带动法

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我区“北改”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约65万,利益的交织让很多居民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何发动群众参与,为“北改”提速?

  破解之道在于党员带头示范。区北改办主任于伟鹏深有体会地说,基层党员干部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一言一行传递着党的声音,体现着党的形象,“在困难面前,只要党员带头做好榜样,什么事情都好办。”

  为此,我区旗帜鲜明地强调“工作要推动,党员干部必须率先站出来”,在片区工作推动前,坚持先对工作实施的所在院落、市场进行情况摸底,确保第一时间把辖区党员干部情况摸准、亮出身份,要求党员干部走在一线、冲在前头、敢于担当,带头签约搬迁、主动宣传动员,真正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一名干部一标杆”的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

  响应组织号召,青龙街道原党工委书记曾红主动发起成立“北改”文艺宣传小分队,用“三句半”、小品等形式唱“北改”、说“北改”、演“北改”;西林社区老党员刘群富在“北改”启动伊始,第一个将工作组请到家,成为成都“北改”签约“第一人”……

  正是有了党员的带头,我区“北改”工程成为全市“北改”最快区,尤其是在青龙街道西林社区,2月13日启动六、七组居民搬迁签约工作;2月23日,签约住户就达247户,约占搬迁总数的97%;3月29日,两个组的居民全部签完,成为全市“北改第一签”。

服务感化法

真情帮扶排民忧解民困

  王秀英是西林社区的低保户,由于婚姻纠纷、家庭困难等原因,刚开始她直接在入户调查表上写下“拒绝签字”四个字。干部上门,要么避而不见,要么言辞激烈,入户19次,次次都碰壁。

  面对王秀英的不理解不支持,青龙街办不是放仍不管或者强拆强搬,而是用实际行动感化她,让她知道党委、政府是在为她着想、排忧解难。

  “我们当时快速成立了党员服务队上门做王秀英的工作。”青龙街道党工委书记黄维成说,“北改”要快,不仅需要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更需要党员干部扑下身子走进一线了解、回应居民诉求,以心换心凝聚起“北改”的民意基础。

  当了解到其11岁的女儿一直想参加少年宫兴趣班却因经济原因未能如愿的情况后,青龙街道随即联系团区委,为孩子申请了3年参加写作、奥数兴趣培训班的费用减免。这一行动深深感动了王秀英,10余天后,她主动找到社区党组织申请搬迁。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面对辖区居民纷繁复杂的诉求,在守住政策底线的同时,我区就是这样不断通过发动党员干部真情排民忧,热心解民困,使“北改”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配合。青龙街道西林社区46天的搬迁签约里没有一起上访,没有一个“钉子户”。

外围工作法

全员发动促“北改”

  “我家就在‘北改’范围内,老房子要拆迁了,我和爸妈都很幢憬未来幸福美好的新家园。”

  “回家了,我要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讲讲什么是‘北改’,让他们都支持‘北改’。”2月14日,位于“北改”核心区域的北新实验小学近百名小学生坐在大教室里,上了一堂生动的“北改”课。上课前,孩子们还领到了一本由该校教师集体编写的成都首本“北改”校本教材《北改,有我》。

  编写“北改”教材只是我区实施外围工作法推进“北改”工程的举措之一。“外围工作法主要就是借助拆迁对象的亲朋好友以及已签约邻居帮助做未签约者的工作,借助单位企业帮助做职工的工作,借助在校学生做家长的工作,依靠楼长做居民的工作。”于伟鹏说。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困难群体较多等原因,一些群众把对城北历史欠账的怨气撒向了“北改”。针对这一实际,我区认真分析各“北改”片区的人群构成,抓住成华历史上集体农转非较多、大型企业职工区较为集中、多年形成的各类专业市场存在产业纽带的实际,充分利用血缘、地缘、亲缘和社会关系链条开展集中宣传动员。

  借助中小学校编写的“北改”教材、全区“北改故事会”、“居民坝坝会”等形式,我区大幅提升了群众对“北改”的理解和支持,切实将“北改”工程办成了和谐工程,“北改”速度明显加快。

矛盾联解法

建立矛盾隐患快处机制

  我区“北改”片区将关闭或拆迁9家货运场站、调迁18家专业市场,涉及各类企业上千个。场站关闭、市场调迁,棘手问题、矛盾冲突不可避免。如何妥善化解?考量着成华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勇气。

  为破解难题、化解矛盾隐患,我区坚持从维护最广大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建立矛盾联处联调机制,积极构建政法机关及相关街道、部门密切配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调解”工作网络,确保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同时,开通“民情直通车”,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和党员、干部、楼栋长等联系群众紧密的优势,随时掌握群众关注焦点、主要问题,对影响稳定的苗头性问题,提前做好工作预案,切实将“决心大”建立在“情况明”的基础之上。

  例如,驷马桥片区党支部在512建材市场的搬迁中,围绕“企业往哪里搬”,积极组织商户到彭州、郫县、青白江等专业市场考察,筛选出青白江大西南市场等5个市场作为商户的备选承接地,有力打消了业主疑虑和怨气,形成了支持配合市场搬迁的正能量。

民议民决法

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齐手补栽绿化带、并肩平整坑洼路、共同粉刷旧楼道、一起规划停车位……在我区“北改”,特别是其范围内的老旧院落整治中,不时闪现居民参与的身影。

  “院落是大家的,现在政府拿钱给我们弄整,居民自然应该参与进来。”李家沱社区泰兴苑居民陈素英说,“现在环境好了,大伙儿没事的时候都喜欢到院子里坐坐,享受下好环境带来的好生活。”

  惠民既是为了群众,更要依靠群众。在“北改”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里,我区始终坚持政策、过程、监督“三个公开透明”,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紧紧依靠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解决“北改”中的矛盾和难题。

  围绕“北改”工程“改不改”、“怎么改”、“如何改”等问题,我区多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企业和群众,听取意见、了解诉求,并在居民院落搭建起了党小组领导下的议事平台,完善了议事制度,坚持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现场视察“北改”工作,聘请辖区老党员、居民代表担任搬迁工作监督员。

  正因有了民议民决的气魄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民生理念”,我区“北改”中的市民参与度达到了90%以上。今年在“北改”范围内整治的100多个老旧院落,全部是根据居民意愿展开,并同步建立起了居民自管机制,实现居民院落居民管,院落事务大家议。

力量下沉法

工作一线磨砺干部作风

  “‘北改’工程投入大、项目多、工期紧、要求高,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充满期待。作为一名身处‘北改战场’的一线党员,她深感责任重大,时刻把‘北改’作为展现自己工作作风的第一考场,在群众‘最盼’上察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想’上促改进……”7月27日,成都日报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专栏刊登出人物通讯《为民化解“千千结” 谱就“北改”和谐曲——记青龙街道投资服务分中心企业服务部部长冯敏》。同时,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冯敏被提拔为青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冯敏的脱颖而出仅是我区将“北改”作为培养、发现和选拔干部“主战场”,作为干部服务群众、历练作风“竞技场”的缩影。

  “老百姓最朴实,也最讲现实,对高高在上、不干实事、作风不好的干部,自然看不起、看不上、看不惯,说了话也没有人听。”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为将“北改”工程办成“民心工程”,我区着力推进党员干部力量向基层倾斜、工作向一线聚焦。

  据介绍,全区先后抽调100余名党员干部到“北改”办和征地拆迁办开展工作,一大批机关干部被选派到涉及“北改”的街道锻炼。同时将辖区内的96个社区划分为500多个网格,下沉1200多名社区工作人员到网格收集信息、化解矛盾、提供服务。并严格实行分片包干的推进机制,落实责任、明确时限,有效促进干部在一线历练,矛盾在一线化解,能力在一线提升。

  此外,为进一步方便群众,按照“应沉必沉”原则,我区还将原由区级部门管辖的93项服务事项下沉到街道办理、97项下沉到社区办理,并在街道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服务“北改”专项窗口,让群众在亲身体验中提高了对党员干部、基层组织的满意度。

成都市成华区工商联 版权所有 2008-2025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东3段148号 邮政编码:610051

联系电话:028-84310789【工作日09:00-12:00;13:00-17:00】

蜀ICP备2023002074号-1